蓄势拼出新广州!产业风正劲,11区当何为?

南方+

新春开跑,战鼓催征。

近日,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经济更强、产业更优、能级更高的现代化新广州。

“踏上新征程,我们信心满怀。”紧扣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广州11区召开区级高质量发展会议。各区接招解题、争先实干,亮出了拼经济的具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全市一盘棋蓄势拼出新广州。

产业风正劲,开年新开局,11区当何为?

信心满怀

大区挑大梁,壮强“潜力股”

向上攀升,蓄势蓄能。

过去一年,广州顶压奋进,全年经济总量超过3.1万亿元,财政税收保持正增长,新增就业超过34万人。

有质量、有韧性、有活力,离不开全域拼抢的动能。各区亮目标、亮行动,既总结发展经验,又拿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真招实招。

拼经济,大区挑大梁。天河高质量发展大会透露,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5亿元,2025年,将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

黄埔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肩负着“广州产业增长极”的重任,将在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强优势、育新能。

有了天河、黄埔、越秀等“头部”领跑,新的“潜力股”也令人瞩目。

去年,广州有3个区地区生产总值新突破3000亿元,实现新跨越,为区域经济的基本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中,海珠区GDP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多项增速“领跑全市”,以广州1.2%的土地面积创造出近10%的经济总量。

白云区GDP3156.37亿元,增速位居广州第二,将推动今年GDP增长5.5%左右,完成固投1360亿元、增长5.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0%、25%左右。

全力以赴拼经济、拼招商、拼环境,番禺区“万亩千亿”产业矩阵蓄能迸发,推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提前实现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

步步能级攀升,向前信心十足。多区“潜力股”壮强了广州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基本盘,也为未来增长孕育了新动能。

全域拼抢

产业新密码,锤炼“真功夫”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总量的“稳”与“进”,最根本的是不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产业体系的不断迭代升级,带来生产力的不断跃迁。

今年,广州提出以“12218”产业体系挺起现代化建设“硬脊梁”。“新春第一会”上,广州多区提出打造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激活发展引擎,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其中,重点发展的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有不少是南沙的优势产业,或已有一定的积累。

以图南之志擘画新蓝图,南沙区将以产业为核心,打好“五大攻坚战”,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策略,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地,夯实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发展的厚实家当。

产业向新图强,越秀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首位突破,医药研发高地固本做强,链主引育带动核心CRO企业龙头齐聚,产业新集群朝向千亿目标数增“链”成。

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花都区将实施好立柱架梁、数智赋能、筑巢引凤“三大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荔湾区提出,力争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打造激光与增材制造百亿级产业,力争时尚消费品产业跃升千亿级规模,打造现代商贸业五千亿级产业,依托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优势,形成百亿级旅游休闲产业。

当下,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重塑产业结构和布局,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增城区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未来产业;花都向“绿”深耕,推动高景BC电池光伏组件产线、大湾区绿氢产业发展研究院研发产线全面投产,发展碳金融、绿色金融。

做强制造业当家主引擎,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广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版图重塑中勇攀高峰。

要素赋能

营商“高分值”,产业“强磁场”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广大企业、企业家是广州的合伙人、好帮手、生力军。”广州要以产业版营商环境打造现代化产业“强磁场”。

2024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超60万户、同比增长11.6%,新登记数量及增速均居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首位。这是广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的必然成就。

今年,广州将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各区结合自身优势,强化要素赋能。

在政策精准支持上持续用力。白云区将狠抓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双大”专项行动,完善落实“每周经济工作早餐会”、并联审批、一次办结等机制,力促项目“拿地即开工”。

黄埔区丰富改革“工具箱”,推动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以“新质生产力30条”为牵引,谋划推出“1+15+5”政策体系,让企业在黄埔如鱼得水。

在高效配置要素上持续用力。越秀区强化要素赋能,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深化信用示范单位建设,招引链主型、平台型优质项目300个,引育百强和央企投资、区域总部项目20个。

在引育企业项目上持续用力。荔湾区实施重点产业“补改投”试点,用好3只规模共20亿元的产业基金,“以投促引”精准匹配潜力企业和项目。

荔湾、南沙、花都发力引育企业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推动外贸稳定增长,拓展经济发展纵深和空间,主动谋划存量增资扩产、增量招商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三篇大文章,引进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产业项目和平台型企业。

南沙区将持续扩大15%企业所得税优惠覆盖面,让每一家企业来得放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以营商软环境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从化区聚力“破题”,狠抓招商引资“关键一招”,狠抓产业科创“关键变量”,狠抓营商环境“关键环节”,在产业加速换挡变轨关键期中争创新优势。

“我们将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把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最温馨的笑容给企业,以营商环境的‘高分值’赢得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天河区将打造产业生态样板示范,致力于提升“最优服务效能”。

采写:南方+记者 郭苏莹 郑慧梓 洪钰敏

统筹:陈思勤 柳时强

更多阅读

“全力以赴拼经济 经济大市挑大梁”专题

点赞!广州召开“新春第一会”,11区全力以赴拼经济!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