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东莞市工信局解读市政府“一号文”

南方+

在工业制造领域,“AI驱动工业,软件定义制造”,这已经成为全行业的普遍共识。2025年,东莞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发布出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十大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近日,东莞市工信局接受媒体采访,解读有关工业领域的部分条文。

打造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创新高地

机器视觉检测、AI大模型研发、被数字人准时“叫醒”……在制造业大省大市,人工智能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绘就智慧生活新图景。

纵观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仍然面临几大难题:一是在供给端,人工智能服务商面对门类众多、场景繁杂的工业场景,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二是在需求端,工业企业自研投入成本高、试错周期长;三是在生态建设层面,技术支撑、供需对接、行业交流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在此背景下,东莞精准锚定垂直领域赛道,计划到2027年底前开发不少于3个制造业基础大模型、15个垂直领域大模型,以及200个以上“两高”(高精准度、高稳定性)工业小模型、工业APP或工业智能体,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化应用。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梁杨阳指出,鉴于东莞以电子信息和智能终端产业为支柱,政府长期致力于引导垂直领域模型服务本地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通用与个性化需求,聚焦关键生产场景与产业,全方位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工业智能化的精准高效转型。

为激发企业积极性,东莞对利用备案大模型底座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并应用推广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4000万元资助。

目前,东莞正加速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凭借多平台优势,支持各方建设垂直领域工业模型算法超市,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模型选择、修改与应用服务,降低技术应用门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迈向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工业升级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拓展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接入服装订单、AI自动排产、面辅料仓调配……这是衣针衣线(东莞)制衣有限公司(下称“衣针衣线”)的5G中央工厂,依据产业工人特性、工作状态和订单要求,结合5G+智能裁床、柔性吊挂等技术,实现服装工厂的最优排产。

在东莞,以衣针衣线为代表的企业,正通过“人工智能+”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纵观全市,东莞坐拥约22万家工业企业,1.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这为拓展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

为了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参与到“人工智能+”,根据市政府“一号文”,东莞计划每年遴选发布10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进行示范推广并择优向上推荐,对成功纳入国家级、省级典型应用案例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同时,东莞将引导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为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提供供应链支持,优先将场景创新成果纳入供应链体系。

那么,在拓展 AI +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过程中,东莞如何与相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深入挖掘不同产业链环节对人工智能的精准需求?

在梁杨阳看来,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链的各个方面,需要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各方共同努力,将从三个方面推动深入挖掘不同产业链环节对人工智能的精准需求:一是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成立人工智能联盟;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案例示范挖掘需求推广应用;三是举办专题赛事,实现“以赛促研”“以赛促产”。

建设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

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装备作为东莞的支柱产业,在全市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其中,东莞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榜“2023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排名全国第四。

在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中,东莞计划建设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构建“全身+全屋+全车+全厂”AI+软硬件产品矩阵;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到2027年底前入库企业不少于300家。

瞄准此目标,市政府“一号文”首次提出“首发经济”。所谓的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一号文”提出,东莞要 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吸引国内AI+智能终端、AI+智能装备在莞首发、首秀、首展,对场地租赁、展台搭建、宣传推广等费用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此外,鉴于软信企业对产业的关键作用,对符合条件的软信企业,也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促其加大研发,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人工智能软件技术升级,助力东莞人工智能产业腾飞。

布局人工智能重大发展平台

如果驱车行驶在沿江高速滨海湾路段,塔吊林立,机器运转,一幢幢现代化的工厂、高楼拔地而,镶嵌在广深两座超级城市中间的滨海湾新区日新月异。

滨海湾新区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与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自2017年诞生起就被赋予了新的梦想和使命。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应用,东莞市计划举全市之力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广东创新发展试验区、大湾区开放合作先导区、全国应用赋能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那么,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目前的建设情况如何?

据悉,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范围包括滨海湾全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廊、三区、五组团”:一廊即全力打造AI创新走廊,三区即着力打造三大人工智能集聚区,五组团即打造五大人工智能功能组团。以一廊串联三区,在三区主要布局发展五组团,全力打造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标准制定、示范应用、数据服务、大模型标训推、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设备制造等多功能融合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增长极。

滨海湾新区是东莞计划布局人工智能重大发展平台之一。此次,东莞在松山湖科学城、水乡经济区以及产业基础较好的镇街布局一批人工智能主题产业园,引导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在产业园区内集聚。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重大发展平台的建设,东莞全力争创国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每年发布智能移动终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

此外,东莞将出台工业园区数字化建设导则,将5G+工业互联网、边缘智算中心、万兆网络、物联网等新基建纳入现代化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要求。推动市级以上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园区逐步升级为智慧产业园区,为入驻企业加快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好条件。

采写:南方+记者 叶永茵

摄影:邓浩 黄政正 吴碧彤

实习生:张铭芝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