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归来是故乡,黄旭华院士与家乡揭阳的深厚情缘

南方+

我是广东客家人,祖籍揭阳,生于汕尾,三个身份缺一不可。

——这是黄旭华院士在采访中对自己身世的朴实自述。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籍揭阳市,1945年至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这位从揭阳大地走出的杰出科学家,用毕生心血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为我国核潜艇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5年2月6日,黄旭华院士与世长辞,消息传来,举国哀悼。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沉痛的心情,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追忆他与揭阳之间的深厚情缘。

隐姓埋名三十载背后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史上,黄旭华的名字具有无可取代的分量。

他隐姓埋名30年,默默奉献于祖国的海防事业,为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立下赫赫功勋。在黄旭华的祖居地——广东揭阳揭东玉湖新寮村,“崇德堂”承载着他少年时代的回忆。在这座祖屋的后巷门楣上,镌刻着“潜光”“隐德”四字,这是黄氏家族的家风,也是黄旭华一生的写照。这里是他年少求学和生活的地方,在无形中塑造了他的性格与信念,影响了他的一生。

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参与共和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这是一项绝密任务,他无法向家人透露任何信息。接到任务后,他匆匆奔赴科研岗位,在家人的世界里“消失”了。从此,每一次家庭相聚,都缺少了他的位置。父亲去世、二哥去世,黄旭华都没能归家。

直到1987年,他给母亲寄了一本《文汇月刊》,才将自己这消失的30年的去向解释清楚。

这本月刊中有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稿,写的便是黄旭华与核潜艇设计师们的故事。文章中没有提到黄旭华的名字,却有写到李世英——黄旭华爱人。

刚结婚时,黄旭华曾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回家见父母,年过九十的老母亲,终于明白了儿子这些年“消失”的原因,她将家中的孩子都叫到床边,告诉他们不要再怨恨黄旭华,他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自此,他的身份才被解密。家人这才得知,“失踪”30年的黄旭华,竟是国家的英雄。面对母亲“忠孝难两全”的感慨,他含泪写下《三嫂》:“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迟来的归乡 他深情未改

黄旭华曾说:“一个人一生总要有点追求,才能无怨无悔。”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追求,同时也用一颗赤子之心,深深眷恋着生养他的故土。揭阳,孕育了他,他也以一生的奉献,回报了祖国和家乡。

1988年:踏上阔别30年的故乡

1988年,黄旭华的母亲已经九十五岁了,离家多年的黄旭华终于借着工作的机会顺道回家与母亲见面。

距离上次相逢,已经时隔三十年,黄旭华看到母亲的瞬间,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他知道自己亏欠了母亲太多,这些年来忙于工作也无暇照顾家里。

父兄过世也未回家,正当他哽咽着要解释些什么时,母亲先开口体谅他道:“我知道你这些年在为国效力,我很谅解你。”

一句谅解击中了黄旭华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感觉压在自己身上30多年的重担终于卸了下来。

1988年与母亲和家里人匆匆一见后,他又重新投身到了繁忙的工作中,直到1995年初,母亲不慎摔跤卧病在床,弟弟打电话告知黄旭华,他才连忙带着妻女一起回家那时候,母亲已经在弥留之际,弟弟告诉黄旭华,母亲虽然意识一直不清醒,但口中却时时刻刻都在念他的名字。

黄旭华顾不上其他,奔到母亲病床前握着她手。也就在这时,母亲似是感受到了他的存在,想用尽全力睁开眼睛,可无论如何都睁不开。

她只能闭着眼睛问道:“是我的三儿回来了吗?”

黄旭华忍着悲伤,凑在她耳边回答道:“妈,我是绍强,我回来了。”后来每每提及此,黄旭华都会忍不住哽咽,他说:“我到家不到三小时,母亲就走了,弟弟和我说,母亲是强撑着等到我才走的。这句话我直到现在想起来,都难受不已。”

游子千里梦 依依故乡情

近年来,黄旭华院士多次回乡省亲,时刻关注揭阳发展。

2016年:第三次回家乡

2016年11月18日,92岁高龄的黄旭华携夫人李世英回到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这是他人生中投身国家建设60年来,第三次回到家乡。

2017年再次省亲

2017年9月28日,在新寮村村口,乡亲们早早等候,夹道欢迎,掌声雷动。黄旭华携夫人李世英再次回到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

黄旭华深情地说:“我是玉湖镇新寮村人,我一直以家乡为荣!”他参观了新寮院士广场,欣喜地看着家乡的发展变化,不时请工作人员为他拍照留念。回到祖屋“崇德堂”,他与族亲们拉家常,回忆儿时点滴,并勉励后辈要拼搏进取,为国家和家乡贡献力量。

2018年:家乡设立黄旭华成就展厅

2018年,新寮村设立了占地4200平方米的黄旭华旧居,其中包括黄旭华成就展厅和海陆军展厅,被揭阳市评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潮剧《大国赤子》首演

2019年8月1日,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在揭阳首演,该剧以黄旭华院士为原型,生动演绎了他“隐姓埋名30载,铸得重器护苍穹”的传奇人生。

2022年:再访故里,情真意切

2022年1月6日,黄旭华再次回到新寮村。这一次,他带着夫人李世英和小女儿黄峻同行。他再次走进崇德堂,回望自己少年时代的成长点滴,动情地勉励族亲:“要努力奋斗,为国家、为家乡多作贡献!”

2024年:推介家乡,情系揭

2024年1月30日,黄旭华院士的女儿、文学博士黄峻,携中国船舶集团719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旭华院士助理刘军青,来到揭阳市出席国防教育图书馆的捐赠交接仪式。他们代表黄旭华院士捐赠核潜艇模型,并转达了他对家乡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和对揭阳未来发展的美好祝福。

同年2月,黄旭华通过南方+客户端、“发现揭阳”公众号,向全国人民推介家乡揭阳。他在视频中动情地说:“我衷心祝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也诚挚邀请大家到揭阳走一走、看一看。”

赤子之心,永不落幕。黄旭华院士的一生,以无声的坚守,为祖国铸造“深海利剑”;以不变的初心,深情眷恋着故土。

整理:唐楚生 张冰纯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叶剑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