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井喷式出圈,靠的是什么?

长三角观察
+订阅

杭州成了农历新年以来的首个“网红”城市,不依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景色,这座古城凭借六家科技新锐刷屏,有观察者将这六者合称为“杭州六小龙”。

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登上蛇年春晚。图源官网

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登上蛇年春晚。图源官网

岁末年初,被喻为神秘东方力量的深度求索(Deepseek)大幅降低了推理模型的成本,节省了算力和数据量;云深处的机器人“绝影X30”在新加坡电力隧道巡检,是中国机器人走进海外电力系统第一单;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穿着花袄在蛇年春晚的舞台扭了个赛博秧歌。

除此这三家,还有开发《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与马斯克的Neuralink成为全球唯二融资超过2亿美元的脑机接口公司强脑科技,以及具备全球最大的可交互三维数据能力的空间智能企业群核科技。

这六家由年轻人创办的科技企业不乏理想主义的故事,而从不声不响到全网爆火,它们“摩肩接踵”式的走红,也让人不禁要问这些企业为什么在杭州生根发芽?

创业圈的浙大系,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底子

关于DeepSeek,新近的一条动态是大规模高薪招聘,在相关报道里,充斥着“百万年薪”“实习生月薪轻松过万”的信息。

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对人工智能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财经天下》的报道指出,DeepSeek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名校、年轻。其创始人梁文峰此前提及招人原则时称,“核心技术岗位,基本以应届和毕业一两年的人为主。”

“名校、年轻”,梁文峰本人就有这两点特质。他出生于1985年,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浙江大学,并在2010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

DeepSeek界面。图源官网

DeepSeek团队里为大众所熟悉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则属网传被雷军以千万年薪挖掘的罗福莉,作为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她被称为95后AI“天才少女”。

罗福莉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罗福莉曾进入阿里达摩院做人工智能研究。

两个人的简历背后,显现出浙江大学和阿里的身影。

如果目光聚焦在“杭州六小龙”,可以发现有三家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均毕业于浙江大学,其中,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目前还是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受访时则指出,“围绕浙江大学的产学一体化,特别是浙江杭州这一块,有点像美国斯坦福大学周边,产业体系做得很好。”

产学研方面出色的浙江大学,也有着创业的基因。在杭州创业圈子里,浙大系连同阿里系、浙商系和海归系被戏称为创业“新四军”。《浙商》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截至2023年,“浙大系”创业者掌控29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4.9万亿元人民币,“浙大系”上市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平均时间是9.3年。

以罗福莉供职过的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则推动了杭州数字经济的发展,杭州也以阿里巴巴生态为核心,形成了“电商+金融科技+智慧物流”场景网络。

2024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30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GDP比重达28.8%,再创新高。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积累,则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

如今四足机器人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60%以上的宇树科技,在寂寂无闻的创业初期,曾一度资金短缺,杭州市“雏鹰计划”的及时融资让其起死回生。

这个计划,初衷是希望在创业者起步最需要扶持时,集合创新要素,改善创业环境,让创业者心无旁骛专注于技术,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新领域新赛道企业。

在“杭州六小龙”的成长过程中,不乏当地政府的扶持。比如,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投资、服务覆盖了云深处、宇树科技、强脑科技和深度求索四家企业。

再比如,2018年,在公众对脑机接口还没有太多认知的时候,当得知蛰伏在哈佛大学一间地下室的强脑科技团队想要回国创业时,杭州一个考察团飞来波士顿,将“强脑科技”引入杭州,提供了总部落户所需的研发和产业化空间。

《黑神话·悟空》六年磨一剑,理想主义者需要时间,当地也给了真金白银的帮助。《黑神话·悟空》开发总成本据估算达3亿元以上,为帮助公司及时、正确享受税收优惠,杭州市税务部门与公司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 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说,游科2023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800余万元。

政府或雪中送炭或大力扶持,并不意味着大包大揽。网传一家入驻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公司老板这样总结杭州的成功:政府透明高效、有事服务无事消失、防止远洋捕捞。“浙江宣传”则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是当前加快建设创新浙江的一个重要要求。”

接下来,杭州将要做什么?

今年2月6日,在杭州新春第一会上,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强调,要落细“三个15%”的科技财政政策,即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同时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姚高员指出,要让更多创新创意创造在杭州创业创富创未来,力争全年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0家以上,新引育顶尖人才15名以上,各级领军人才500名、35岁以下大学生40万名以上。

南方+记者 张晋 朱红鲜

参考文章:

1. 浙江宣传 《“寻龙诀”怎么念》

2. 潮新闻 《打响“创新浙江”品牌当头炮 “杭州六小龙”引发“神秘东方力量”》

3. 大公报 《杭州创科启示/杭州孕育“六小龙” 创科新势力 赶超美巨头》

4. 中国税务报 《杭州:数字贸易“拔节生长”》

5. 侠客岛 《对话郑永年:DeepSeek带来的震撼与启示》

编辑 胡冰
校对 张位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