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作为“科研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如何助力广东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初具规模,产业向‘新’向‘质’,集聚成势,科创生态‘雨林’正加速育成。”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表示,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优势,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谋划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
江门中微子实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先进阿秒激光……近年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广东加速落地,协同效应初步显现。陈广浩表示,广东正加速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挥协同效应,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中国科学院牵头的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并已向港澳及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散裂中子源二期正在建设中;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在建,江门中微子实验完成实验探测器安装工作,预计2025年8月完成全部灌注任务,开始正式运行取数。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能力提升项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大湾区。
陈广浩认为,用好大科学装置至关重要,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原始创新产出,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广浩介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助力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如成立中国科学院在粤大设施联络协调小组,搭建大设施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谋划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发挥中国科学院C类先导专项在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框架下,围绕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产业中的前沿引领技术,以及传统产业中的“卡脖子”技术进行选题,由院属科研院所与广东省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
2024年11月,“中国科学院 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期间同步举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与新能源、空天海洋与农业、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6大领域,中国科学院征集遴选与广东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匹配的24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1531项拟转化科技成果集中亮相,52家院属机构主要负责人现场推介。
绿色非晶合金材料研发与智造、能量密度1000Wh/L固态电池、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采新方法、核酸药物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新一代人工血液技术与应用、猪器官人源化改造……一批突出成果集中亮相,12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场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6.67亿元。
“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将持续扎实推进院省战略科技合作各项任务,久久为功,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作出更大贡献。”陈广浩说。
编者按:
2月5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南方+邀请广东知名科学家、科研机构负责人等,探讨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敬请关注。
南方+记者 钟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