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河源“新春第一会”:打一场气势磅礴的产业建设“大会战”!

南方+

继全省“新春第一会”后,2月6日,河源快马加鞭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研究部署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动员全市上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精神打好打赢产业建设“大会战”,脚踏实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坚实步伐奋进绿色崛起新征程。

会前,与会人员前往河源白象食品华南生产基地、跨江融合发展项目现场、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源)项目生产基地调研相关项目发展情况。

“我们召开‘新春第一会’,就是持续向全社会释放大抓实体经济、大抓产业的鲜明信号,迅速吹响产业建设‘大会战’行动号角,全面掀起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的新热潮。”河源市委书记何国森表示,各级各部门要加满油、充足电,锚定目标、整装出发,奋力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力争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25个以上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建设,立足绿色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河源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河源打通“两山”转化的通道、实现绿色崛起,关键在哪里?“十分重要而且必须一以贯之的就是抓产业建设。”河源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勇平表示,这既是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的原因所在;也是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对产业建设“大会战”做出全面动员部署的原因所在。

2024年,河源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排名前进1位,跃居粤北第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位居粤北第2,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投资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1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创历史新高。内资签约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在粤东西北排名第1,招商实效得到了新提升。“1+3”产业加速集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贡献近70%,其中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机械与模具产业分别增长8.8%和9.6%,远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在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基础上,河源今年将如何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何国森表示,一要围绕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二要围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三要围绕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四要围绕扩大有效需求,全力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

其中,在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上,要加力加效做大当家产业,要持之以恒做优做好“1+3”先进制造业,要加快农夫山泉三期、白象食品等项目建设,引入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向更高目标迈进,钢铁、家居、纺织等传统产业要积极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要加力加效建强园区平台,全力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加快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园区。要加力加效培育优质企业,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动德润钢铁、景旺电子等企业加快向百亿级企业进军。要加力加效精准招商引资,力争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25个以上、超5亿元制造业项目16个以上。

建立“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体制机制

今年春节前,娃哈哈正式签约落户河源国家高新区,该项目预计4月份动工建设。作为河源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2024年河源国家高新区交出一份不俗成绩单:新签约超亿元项目27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9.7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69.3亿元,同比增长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4.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7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占全市比重超四成。园区荣获省五星级服务园区,入选首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区),成功创建省级食品饮料及水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在2023年度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居粤北地区首位。

针对产业建设“大会战”行动,河源国家高新区有何部署?“2025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推动企业技改20家以上;力争新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以上;新动工、新投产项目各25个以上;力争国家高新区排名进位。”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世文表示,围绕以上目标,河源国家高新区将重点抓好推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推进产业项目招引提效、推进产业空间拓展等六大方面攻坚突破。其中,推动华勤(河源)项目打造成为全国最大蓝牙耳机基地。支持服务西可转型大疆等无人机生产代工,促进其成为大疆第一份额制造商。力促产业堆头及龙头项目数量双增长,推动娃哈哈落地建设、白象食品建成投产,推动农夫山泉三期、紫泉增产达产。推动跨江融合发展转入落户项目建设期,推动年内打通深河东江大桥等进出通道并建成205国道跨江段;推进爱康、钜宝项目上半年动工建设;力争全年完成700亩净地交付使用,争取引进新签约项目5个以上,科学启动推进市场化标准及定制厂房建设。

在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过程中,工信部门如何推动重大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敏表示,今年市工信部门将落实“大抓项目”要求,积极投身产业建设“大会战”,力争实现电子信息向600亿元靠拢,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突破100亿元,机械与模具产业突破150亿元。同时,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督促项目投资方按照投资合同设定的时间节点和要求,加快项目建设投资进度。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尽可能缩短项目审批办理时限,促进项目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东源县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亿元,其中,先进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近120亿元。“我们将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敢想敢干、动真碰硬,打赢产业建设‘大会战’,构建具有东源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市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贡献东源的力量。”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表示,该县将全面挖掘自身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一产方面,集中资源力量做大优势农业产业,全力做强东瑞等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一产向二产延伸,实现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产方面,进一步明晰东源产业发展方向,选准扶优链主企业,推动富马硬质合金、金霸建材等企业增资扩产,努力在存量项目中挖掘增量。三产方面,以万绿湖风景区为龙头,以郊野经济为切口,将全县有特色、有流量的景点串珠成链,同时融合东源非遗、美食、手信等元素,形成独具东源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带动商贸消费发展。

文/图: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陈殷


编辑 张会玲 李劲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