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南海区连续四年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改革大会,动员全区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争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为南海改革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颁发了奖牌,再次展现起而行之,锐意进取,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的决心与力度。
会上,南海改革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获颁奖牌。 南方+ 陈梦 拍摄
2024年,南海毫不松懈打好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战。全区围绕“城、产、人、文”等重点领域,部署推进十大方面27项重点改革任务,持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系统推进、与发展高效联动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以改革的节节突破驱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其中,城乡土地改革纵深推进,全区连续三年供应产业用地超6000亩、集约连片耕地超3000亩,南海土地集成式改革经验在全省交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破局,“分润模式”、强村公司、乡村CEO等创新举措陆续落地,“共富一号”资管产品增值超8%,全区亿元村居增至51个。
产业向新发展机制改革多点突破,优化“三高四新六集群”战新产业发展路径和政策服务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入选全国年度改革案例。
城乡融合改革纵深推进,构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指数考评机制,对村级考核指标平均压减45%以上,南海城乡治理数字化继续领跑全国,“特色+集团化”办学模式驱动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为全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文化发展机制改革成效显著,大地艺术节、龙超、墟游记三大文化品牌活动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叠滘“龙船漂移”吸引全网流量37亿,罗行墟艺术乡创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西樵山免票政策、广东千古情开业带动文旅经济、演艺经济加速发展,开启南海区人文经济发展元年,带动全区2024年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2%和36%。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表现优异的单位,他们真抓实干、敢改善改、成效显著,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了有力支撑。在2025年南海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对南海改革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进行了表彰。
南海改革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请您点赞!(可多选) 区委宣传部、九江镇、西樵镇、丹灶镇:创新人文经济发展路径,推进文化赋能 桂城街道、区住建水务局:探索城市空间统筹开发利用机制 区卫健局、区市监局:创新公共服务模式,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工商联、区妇联、团区委: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动城乡全域绿化美化 大沥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老旧国有物业新活力 里水镇:实施“商聚力”十大会长工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区税务局:构建税费征管新体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区委党校:构建协同高效基层党校矩阵,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引领 区委政法委、狮山镇朗沙社区:深化积分制管理模式,促进新市民融合 蒙娜丽莎公司:打造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 提交
会议现场,南海明确,接下来突出抓好推动新型城乡社区建设、柔性社会治理、国资和集体物业再开发“分润模式”、教育综合改革等重点改革工作项目,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城乡融合、人文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突出问题进行改革攻坚,全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改革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顾耀辉指出,要大力弘扬改革精神,切实增强改革信心,坚决扛起改革责任,奋力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破局开路,以改革的一马当先引领各项工作的万马奔腾,加快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链接
南海改革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情况简介
一、区委宣传部、九江镇、西樵镇、丹灶镇:
创新人文经济发展路径,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的“新春第一会”,南海首次提出把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一年来,南海加快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实施文艺家驻村计划,擦亮叠滘龙船漂移IP、打造丹灶罗行艺术墟,创新西樵文商旅融合发展机制,率先在大湾区探索出文化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实践样本。南海区《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成为佛山唯一、广东唯二的入选案例。
二、桂城街道、区住建水务局:
探索城市空间统筹开发利用机制
桂城街道、区住建水务局联动合力,从污水处理设施着眼,创新复合式建设机制、专业化运转机制、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探索公共基础设施复合式建设的新路径,即“地上公园+地下净水”模式,污水处理设施被“藏”在了地下,上盖美丽城央公园。污水设施由政府单一运营机制,转变为由政府出资建设,建成后委托瀚蓝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获取了污水处理费、淤泥转让收益,并通过发展出“公园经济”,让公共市政设施也变为可经营性资产。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运营作为融资资本,则让企业收取后续污水处理费,实现资源变资产,助力解决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大额资金支持的问题。
三、区卫健局、区市监局:
创新公共服务模式,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聚焦居民健康,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发力医防融合,创新开展家庭医生“三高”智管签约服务,自主研发“三高智管”系统,有效提升基层慢性病防治能力。聚焦企业更具活力,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布局知识产权服务“双中心”,用“多场景”产品和“专家库”建设,有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专利化进程。无论是守护居民健康还是激发企业活力,南海坚持以改革之力升级群众与企业服务,从未停步。
四、区工商联、区妇联、团区委:
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动城乡全域绿化美化
截至2024年底,南海已建成142个“名企百园”,新建、提升公园面积近130万平方米;建成“美丽庭院”1.23万户,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与农文旅的结合,已经开始产生经济效益,实现绿富同兴。这背后,是南海城乡建设的机制之变、理念之变。例如在“名企百园”中,政府退出主导地位,强化统筹协调,匹配土地等资源;企业、社会团体会站上“C位”,从投入、设计到建设、落成深度介入。
五、大沥镇: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老旧国有物业新活力
近年来,大沥国资国企在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推动下,坚持“政企分开”原则,聚焦系统效率、招商引资、经营业务等方面,深化系统体制、招商运营、物业升级等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企业增效、产业增收,以资产增值助力城市升值。2022年以来,大沥镇已完成升级镇属国有物业近5万平方米,国有物业招商率提高超50%。截至2024年底,大沥国有资产总规模达到约114亿元,同比增长约25%。
六、里水镇:
实施“商聚力”十大会长工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里水镇十大会长工程,是里水镇2024年6月在佛山市发布的首个镇街商会改革工程,包括“政府搭台、企业家领题”,重点推进“以商营商”“商帮互助”等核心工程。改革得到了里水商协会会长的积极参与,每一个领题会长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每一个主题都紧扣南海区、里水镇的重点工作,充分调动企业抱团发展的积极性,高效整合企业资源释放了新质生产力潜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
七、区税务局:
构建税费征管新体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南海区税务局持续优化落实税费服务,构建“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体系。2024年,南海全面推行使用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让纳税人轻松办理各类税费业务。举措包括,与各部门协作,推出“税务+市监”“税务+社保”“税务+不动产”等“涉税一件事”联办服务,在银行、各大园区、专业市场、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建立了92个纳税服务推广站,辅导群众通过网上渠道办税缴费等等。
八、区委党校:
构建协同高效基层党校矩阵,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引领
2022年6月,南海区七个镇街党校同步举行新校区使用、升级改造再启用仪式,南海党校阵地建设揭开崭新一页。在此基础上,南海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加强统筹力度,搭建起区镇党校“1+7红色矩阵”,近两年共培训党员干部24万余人次,通过理论+实践的融合新模式,有效满足了全区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需求,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
九、区委政法委、狮山镇朗沙社区:
深化积分制管理模式,促进新市民融合
朗沙社区辖下4个自然村和10个经济社,流动人口比户籍人口多出近一倍。2024年,社区在设立诚信奖励金作为奖励分红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积分兑换机制,在不依赖政府和社区资金运作的情况下,发动了更多力量参与社区善治。放眼全区,南海通过不断强化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并出台包括“三事分流”机制、评价督导机制在内的多份文件,充分发挥政法力量、动员其他综治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有效助力南海基层善治。
十、蒙娜丽莎公司:
打造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
陶瓷行业以往高度依赖煤炭、天然气等碳基能源,会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中国建陶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的代表,蒙娜丽莎集团与佛山仙湖实验室、德力泰、欧神诺、安清科技五方合作,通过一场“零碳”转型,把建陶行业乃至“南海制造”的绿色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多方合力打造的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总长150米,年产量达150万平方米,以100%纯氨作为燃料,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每年可减碳约5200吨。
典型案例(入围奖)名单
区法院:深化多元解纷模式,赋能基层治理
区教育局: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区司法局:坚持“五化”标准,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区住建水务局:创新农房风貌提升机制,聚力共建绿美南海
区卫健局:构建医企融合服务新模式
区农业农村局、桂城街道:推行“五大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区人才局: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区整治办、自然资源分局: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狮山镇:优化治理机制,提升公共空间利用效能
里水镇:城乡环境提质融合考评助力“百千万工程”
安科控股公司:强化国企担当,创新机制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丹灶镇荷村社区:探索村办企业强村富民之路
里水镇大步社区:创新机制发动企业家,促进基层善治
撰文:陈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