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党委书记李凤亮:一体化改革服务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2月5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东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农业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在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农林类高校应有怎样的担当作为?

李凤亮。

李凤亮。

华南农业大学(下称“华农”)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是重要的农业科研与教育基地。“我们将以此次大会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服务广东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华农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

具体来说,以教育赋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根基;以科技助力,推动产业升级,为广东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人才支撑,汇聚发展合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如何培育更多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新农人”?李凤亮表示,华农将以学科布局优化为“突破口”,紧密契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农林、理工和人文社科学科布局,调整、新设一批本科专业。

同时,以“四新”建设为“着力点”,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办好本博贯通“新农学”创新班,打造“卢永根书院”特色品牌。持续开展“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培养学生“三农”情怀、提升实践能力。

此外,还将以产教融合为“新引擎”,与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深度合作,共建更多高水平联合培养基地、产业学院和实习实训基地,培养更多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勇当助力广东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李凤亮表示,学校实施“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计划”,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首先,牵牢原始创新研究“牛鼻子”。瞄准农业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以及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比如针对丝苗米、南方大豆、岭南特色果菜花茶、生猪、智能农机等优势特色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持续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

其次,落好成果转化应用“关键棋”。积极培育、产出标志性科技成果,以“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和“1+M+N”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为纽带,依托永根科技站、科技小院等社会服务站点,加快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打通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双向奔赴的“快车道”,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质量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李凤亮表示,华农还将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落地落实,倡导尊贤重才,搭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大舞台”。

在人才引育上“抢先机”——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分类、分层次制定人才引进标准,实施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进计划及丁颖人才精准培育工程,加强教学型、推广型人才培育。

在人才评价上“闯新路”——推进多元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持续为涉农科技人才成长“减负”“降压”“松绑”,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在人才引领上“开新局”——加强智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专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智囊团”作用,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轻骑兵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农技服务;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研究院地方分院和华农深圳研究院建设,构建起“立足广东、面向华南、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网络,强化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南方+记者 李秀婷

编辑 冯颖妍 王瑾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