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究竟有多重要?未来如何发力?

南方评论
+订阅

广东“新春第一会”系列观察②

文|丁建庭

“新春第一会”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2025年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单从主题设定,就能看出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引用省委书记黄坤明的话说,要以体系性的强大“硬实力”,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大厦。

(一)

什么是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体系是由各个产业部门和各种企业组成的复杂经济生态系统,现代化产业体系则必须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基本特征,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全世界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

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在一些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但同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产业链整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

突出表现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链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足、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控制能力不足、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

(二)

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多重要?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纵观全球发展历史,但凡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在某个或某些产业领域形成位居世界前列的制造或服务能力,比如美国、德国、日本。

反之,一些国家掉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陷入长期停滞,重要的教训就是没有实现产业体系的不断升级和现代化,没有保持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比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

很大程度上说,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规模之大、难度之大史无前例,对物质技术基础的要求之高也史无前例,“巍巍大厦”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四梁八柱”。

(三)

排头兵广东如何走在前列?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一些国家为了利用其技术优势控制产业链价值链,遏制别国发展,大搞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干扰全球产业分工,在高技术领域构筑“小院高墙”,极力阻碍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广东在改革发展中先行一步,而且经济外向度高,受外部的影响冲击也更为直接,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同时,广东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也亟须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内容、强大支撑。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乎今年经济发展大局大势,关乎高质量发展动能接续,关乎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关乎广东能否继续走在前列,其意义之重、作用之大,可想而知。

编辑 佘余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