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工信局:实施六大行动,力争八大传统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

南方+

2月6日,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市会议大厦召开。这也是东莞连续第三年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聚焦高质量发展。会议将通过视频短片,回顾过去一年东莞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会上,东莞市工信局作书面分享。

会上获悉,传统产业是东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东莞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造纸、玩具、家具、包装印刷、化工、模具等八大传统产业纳入“8+8+4”产业培育体系中予以重点扶持。2024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小升规”等各类扶持政策,累计向八大传统产业企业资助资金共2.6亿元;八大传统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264家,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88.7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8%。

2025年,东莞全市工信系统将紧密围绕全市“8+8+4”产业体系培育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加快推动东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分行业出台转型升级方案,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力争八大传统产业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

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

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最关键的“密码”。

2025年,市工信局将继续抢抓“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机遇,聚焦国家重点支持且东莞产业基础较好的轻工、纺织、化工等重点领域,强化政策辅导和申报指导,争取更多优势传统产业设备更新项目获上级政策支持。加大工业设备更新研究,探索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模式,以国家技改城市试点创建为抓手,实施国家、省、市技改政策联动,“点线面”结合支持一批优势支柱和传统特色产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力争全年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技改100家以上,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产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有力抓手。

2025年,市工信局将深入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依托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两个传统产业为重点,持续开展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坚持诊转联动、改造评测齐头并进,力争全年推动不少于300家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此外,市工信局将选择转型效果突出、投入产出比高、可复制性强的试点企业作为转型样板,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探索中小企业“链式”转型的新方案、新模式,争创省级试点工作标杆示范。

人工智能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变革驱动力量,市工信局也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东莞制造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发布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典型应用案例,助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实施增资扩产提速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扎根发展

增资扩产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稳定器”。

2025年,市工信局将继续实施全市增资扩产项目动工计划清单及促选址行动方案,推动项目加速落地建设。搭建全流程增资扩产平台,加强项目与土地库、厂房库的对接互通,实施计划动工项目“清零行动”。扎实做好传统产业重点企业增资扩产需求对接,力争全年传统产业累计动工增资扩产项目27宗,促成项目投产14宗,大力支持传统产业扎根东莞、壮大发展。

实施产业创新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

创新是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

2025年,市工信局将进一步强化联合创新赋能,在前期推动创建“东莞市未来食品创新联合体”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工业母机+模具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联盟建设,推动更多传统产业实施“组团式”产业技术创新。强化品牌建设赋能,大力支持虎门、大朗打造服装区域品牌,开展2025年“东莞优品”认定,提升“东莞优品”品牌优势。强化工业设计赋能,优先在家具、服装产业培育认定市级工业设计集聚区,支持集聚区举办工业设计赛事、论坛、对接会等活动。

实施园区载体提质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

园区是承载产业集聚式布局、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025年,市工信局将进一步推动全市35个现代化产业园区编制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功能定位,推动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有机结合、一体推进,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并鼓励具有传统产业优势的镇街,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园区集聚布局,提升传统产业在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占比,形成全市“一盘棋”的产业优化布局。持续推进石排潮玩、茶山食品、中堂造纸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支持更多传统产业集聚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镇街积极争创省级集群,推动“佛莞泛家居”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集群迈进,提升东莞传统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水平。

开展企业服务升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市工信局将在组建“市、镇、村”三级近4000名服务专员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形成“服务范围全覆盖、问题处理全领域、诉求应答全时段、线上线下全保障、服务过程全链条”的企业服务和保障支持,切实帮助传统产业企业用好一揽子政策、解决一批诉求问题、形成一批发展成果。加大传统产业优质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传统产业企业积极申报省级“链主”企业,深入挖潜、分级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继续加强“小升规”政策宣贯,激励传统产业企业稳定在规、加快增长。推动传统产业分行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增订单、拓市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文字:南方+记者 叶永茵

摄影:邓浩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