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作为一所扎根侨乡、服务湾区、面向世界的地方高校,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表示,学校将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突破点,集聚海内外资源,凝心聚力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能力突出、侨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栾天罡表示,学校将继续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做强新工科,做特新文科,布局新医科,实施“学科提质行动计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巩固和优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加强纺织工程、轨道交通、应急技术与管理等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夯实工科根基。
在应急技术与管理等特色学科建设上,栾天罡介绍,学校将持续加快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建设,打造虚拟仿真教学场景,培养应急技术与管理人才。
与此同时,作为侨校,五邑大学则将依托侨乡优势,整合区域国别学资源,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进侨特色新文科建设,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紧跟科技前沿、产业趋势和市场动态,更好地发挥高校力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栾天罡说,学校将持续构建“政产教研创新联合体”,深化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广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他介绍,学校正在积极谋划推动高水平华侨医学研究院、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邑大学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五邑大学创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将建好用好“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深化拓展“双百行动”,积极探索创新共建结对模式,推动科技成果供给力量和转化效能。
自2023年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启用以来,五邑大学专门成立了支撑该中心具体运作的实体研究机构“太平洋岛国研究院”,开展太平洋岛国政策和灾害治理研究等相关工作。“我们将继续着力建设太平洋岛国研究院,务实推动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栾天罡说。
此外,为充分发挥侨校特色和优势,推动“侨背景”下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栾天罡介绍,学校将立足江门侨工作大局,深入挖掘侨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侨乡文化,打造“一院一中心两馆两平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育人全过程,构建充分彰显侨校特色的全面育人体系。
南方+记者 钱明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