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2024年GDP总量突破1000亿元

南方+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2月6日,东莞随即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松山湖党工委专职副书记黄乐瑜代表松山湖所做的汇报发言中披露,过去一年,松山湖正式迈进“千亿园区”俱乐部(即GDP总量突破1000亿元),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首次跻身全国前20强。这标志着松山湖在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领域实现新跨越。

“核心引擎”动能澎湃

GDP首次迈上1000亿元新台阶

散裂中子源二期与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国之重器”接连落地建设、松山湖“创新军团”集中亮相珠海航展、华为Mate系列新机高调发布、东莞数字贸易港启动、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举行……2024年松山湖GDP超过1000亿元背后,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热度不断所提供的坚实支撑。

2024年,松山湖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成势、科技创新动能澎湃、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城市品质能级提升、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深化改革活力迸发,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领头羊,加速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学城。

产业发展方面,松山湖全力构建“1+3+N”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支柱”。形成以华为公司为龙头的千亿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持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齐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实体经济“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方面,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动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开学,大湾区大学(筹)建设加快,松山湖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首次跻身全国前20强;加快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与深圳光明区、广州南沙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科学城联动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此外,松山湖成立港澳台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在港设立科创驿站,持续深化港澳合作。举办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第二届松山湖数学论坛、华为开发者大会等活动,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集聚,目前人才总量超过2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44万人,持证技能人才2.17万人。

城市配套方面,松山湖科学公园、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松山湖国际人才社区等一批高品质城市配套项目建成;松山湖科学城半程马拉松、松山湖开发者节、Uland欢乐嘉年华等文体休闲、消费娱乐活动持续上新,让民生幸福更加具体可感。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力争今年GDP增长不低于5.5%

汇报提出,2025年,松山湖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力争全年GDP增长不低于5.5%。

一是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协同发展的“1+3+N”产业体系。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不少于5家开发者村“首案工程”企业。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牵引,丰富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二是优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5年,松山湖将进一步优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强化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园区将加快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并协调推进材料实验室改制工作,为高水平科技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与此同时,松山湖将加快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二期)、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投入使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扎实做好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专项试点,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

松山湖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科研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园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六个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谋划建设大装置集聚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助力科研成果高效落地转化。

2025年,园区将力争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突破200亿元,R&D强度保持在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家,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三是加强产业科技发展的要素保障。为护航“千亿园区”持续进阶,松山湖高新区将加快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探索设立概念验证基金,实施天使基金二期,强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导向,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空间保障方面,松山湖将加快推进土地整备等“拓空间”行动,积极打造一批高品质产业空间,为优质项目落地创造更优环境。同时,园区还将成体系打好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组合拳”,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撰文:陈启亮 郑文怡 郑国豪

图片:黄政正

统筹:郭文君

编辑 黄新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