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再开“新春第一会”,香港各界盼“与粤共舞”

今日香港地
+订阅

在蛇年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新一年的奋进征程吹响了号角。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如何精准把握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脉搏,深化与广东各城市的紧密合作,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已然成为香港各界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

粤港共同有序、有效、安全出海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在接受GDToday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的“五外”发展战略(即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稳中提质和互联互通)为香港的金融、法律及创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蔡冠深指出,香港作为国际知名的贸易中心,在国际市场推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为广东企业提供专业的海外市场拓展服务,助力其“走出去”,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香港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蔡冠深强调,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须做到有序、有效且安全,切忌盲目行动。为此,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正计划与广东省展开深度合作,在大湾区不同城市建立出海企业服务中心,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帮助其规避盲目“出海”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将充分发挥香港在专业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为企业提供涵盖税务、法律、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在海外顺利发展,解决其后顾之忧。”

此外,蔡冠深还透露,联盟正在积极推动设立出海产业基金。当企业“出海”发展时,基金将投入少量资金,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类似于“救生员”机制,确保企业在海外遇到问题时能够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不仅要帮助广东企业与海外市场建立联系,更要为它们提供全方位的海外落地服务。”蔡冠深指出,联盟已在河内、胡志明市、金边、吉隆坡等地设立了分会,当地专业团队能够为企业提供包括法律、会计、建筑设计、工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同时,联盟还计划在越南等地建立展销中心,长期展示广东产品,推动贸易发展。“我们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能够成功落地海外,只有携手共进、共同‘出海’,才能开创崭新局面。”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周文港告诉记者,香港的金融、法律、会计、会展等行业的企业家们应积极主动地与广东的大型制造业、行业协会以及监管机构深化合作。在新兴市场的调研、开发、推广、售后以及上市融资等关键领域,各方需紧密协作,携手“抱团出海”,将优质的大湾区产品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更精美的包装和更贴心的服务推向全球市场。

周文港进一步指出,广东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澳门正积极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化,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其专业服务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香港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广东、澳门形成互补,助力更多企业“走出去”,同时吸引更多全球资金和人才“引进来”,这不仅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高度,还将进一步巩固大湾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粤港携手推动创科协同发展

创新正成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广东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达到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约为3.6%,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接近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创新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二。

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看来,香港作为大湾区中的四大中心城市和核心发展引擎之一,必须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使香港的创科生态圈与整个大湾区的供应链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他说,大湾区内地城市汇聚了不同的产业。每个城市都很独特,有的专注于文创产业,有的更侧重于传统产业,有的则专注于电子产业。对于每一个城市,我们都应该细致观察,了解其供应链中还缺少什么,我们能否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协助当地的产业发展及突破瓶颈,从而更好地契合当地的需求。

陈祖恒举例称,1988年始创于香港的模具供应商鸿利达,其在内地与马来西亚设厂制造医疗器械零组件、母婴及健康用品、工业及汽车零组件等精密塑料部件及产品。2018年,生产力局为鸿利达中山基地引进自主研发的具备人工智能的车间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其在广东、香港及海外工厂之间的实时连接,构建了一体化的生产供应链,让管理人员可掌握生产车间的实时状况,提升生产、库存及工艺质量的管理,减少员工沟通成本,实现无纸快捷信息交流令企业更环保。转型为鸿利达带来直接回报,截至2023年,鸿利达人均年产值比2018年增加约257%,设备综合效率 (OEE)提升33%,产值和利润都有明显提升。“这充分体现了生产力局在支持香港本地企业的同时,也能助力广东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过去数年间,生产力局协助业界在大湾区成功推动了超过1400个重点智能化项目和多条智能生产线在香港落地,范围涵盖各行各业,包括先进材料、生命健康及食品等传统产业。

陈祖恒表示,未来,生产力局将多管齐下,积极落实大湾区“9+3+1发展计划”,于大湾区内地城市逐步设立9个“双新”服务基地、3个卓越技术中心、1个应用研究院,加强为内地的企业提供研发和技术服务,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采写/海报:GDToday记者 陈晨

编辑 胡冰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