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52位!“国考”成绩公布,增城开发区实现历史突破

南方+

近日,商务部公布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增城开发区”)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52位,较上年度前进27位;在东部地区排名第30位,较上年度前进16位,全国排名和东部地区排名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增城开发区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本次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增城开发区实现综评排名大幅提升,呈现出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产业第一,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压舱石”

行走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几乎每隔几公里甚至几百米,就坐落着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增芯、越海、维信诺、工研院中试线……增城的“全明星”项目在此集中展示。

增芯项目

产业苗圃生机盎然,离不开增城开发区始终坚持的“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发展思路。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城开发区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聚集地。

坚持抓招商促产业,增城开发区围绕半导体和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补链、扩链、强链,2024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259.42亿元,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落地项目26个。

增城低空智绘园

坚持抓产业促集聚,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获批“省特色产业园”,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广州首个批复设立的化工园区。推动超视界维信诺等新型显示龙头企业稳产增产,集聚康宁玻璃等上下游企业30余家。着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广本、北汽两大整车企业,已集聚190多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全力打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新兴产业,瞄准低空经济赛道,深入谋划国家级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平台,推动海格通信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布局低空制造产业链、应用链。

开放为先,拓展高质量对外发展“新空间”

去年9月,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在增城开发区落子布局。该项目将建成集运营仓储、备货、拣货、分拨、发货、结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供应链中心,为SHEIN全球销售提供核心支持。三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出口额超千亿元,引进产业人才高峰期约10万人。

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效果图

增城开发区全力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推动对外开放能级持续提升。加大外资吸引和利用力度,推动希音、ESR易商、丰耀供应链等重点外资企业出资。全面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综服等外贸新业态,重点服务保障韵通外综服、超视界、豪进摩托等重点出口企业,创新“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推动增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提质升级,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有效畅通对外贸易通道,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推行“一单到底”跨境快速通关模式,实行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节约企业通关时间及物流成本。增城西站国际班列运行线路通达16国33城,2024年开行国际班列466列,发运量占广州市51%、广东省43%。

增城西站

创新驱动,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引擎”

“以前的超大型精密智能注塑机,我们是做不好的,都要靠进口。企业通过十余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完全实现国产替代了。我们完全是和开发区一起成长起来的。”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康建介绍。

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发展壮大,已然成为推动增城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增城开发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350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15家,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增城开发区

当前,增城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区研发投入增速和研发强度增幅位居全市“双第一”,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19项。科研平台支撑力持续夯实,湖大研究院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广州分平台5家,组建研发团队30余个;电子五所已创建国家级平台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28个;全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3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家、高水平企业研究院2家。

工信部电子五所

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健全,侨梦苑“一苑多区”形成“1+23”发展格局,累计引进创新创业项目1178个,创新创业人才601人。全区备案孵化载体32家,创建市级以上孵化器1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

要素保障,打造企业发展环境“优生态”

产业纵横四海的雄心,需要优质的平台空间作承载。增城开发区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面要素保障。

增城西站

土地要素改革深入推进,出台“深化土地要素改革20条”等政策文件,推动“工改工”项目35个、盘活低效用地2263.9亩,引进留用地项目14个、用地面积907.8亩;推动全市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入选2024年国家自然资源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典型示范案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构建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筹建机制,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试产。

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

“企呼我应”品牌亮点突出,依托“增心办”微信小程序,提供线上诉求响应服务,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已帮助102个大中小微企业解决贷款融资、环境整治等170个问题。“企呼我应、增心服务”品牌入选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为广州市唯一入选案例。

绿色护航,绘就园区可持续发展“新画卷”

增城开发区深化拓宽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着力培育开发区绿色发展新优势。绿色理念扎实践行,不断深化“双碳”战略意识,加快推进工业技改,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控制排放、减少污染,全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增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数据已接近全国优秀水平。绿色形象日益凸显,积极参加绿色创新发展合作交流活动,已连续两年获评“绿色低碳园区”,绿色发展形象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增城开发区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广州东部中心开发建设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擦亮国家级平台金字招牌,努力开创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增宣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