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 立潮头|高州:建好实验区 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南方+

2025年2月5日《高质量 立潮头——广东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高州篇。

初春,走进高凉大地,万象更新。

佛茂蒲康工业园的标准厂房里,7家企业迎春开工,火力全开赶制订单;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建设工地春节“不打烊”,效果图里岭南水乡的一景一物正渐次变为实景图;在镇村,美丽乡村游正酣,年例闹起了传统文化热,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人勤春早,奋楫者先。“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高州将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以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高州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高州市区繁华热闹。李达 摄

   受访者供图加压加力补短板

岁末年初,高州工业补短板又传捷报。2024年5月正式动工的申菱特种空调和通风设备制造项目(下称“申菱环境”)竣工,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6月即可投产。

申菱环境是佛山与茂名产业对口帮扶协作的首个重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10亿元,可创造直接工作岗位超800个。

高州要闯进千亿俱乐部,工业成则事成。

去年,高州主动抓好佛茂协作东风,继续强化转作风抓落实“十条硬措施”、全员招商、“多对一”服务企业等举措,工业产业、招商引资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招引超千万项目78个、中财管道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佛茂蒲康工业园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园即满租……

尽管取得了不俗的阶段性成果,高州却没有自满自矜。二产占比低、园区难以支撑大项目落户、个别亩均产出率低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坚持不懈大抓工业、大干工业。

申菱环境已完工,预计今年6月投产。冯章 摄

今年,高州将借茂名重点打造跨两区县三镇的“金金石”产业带机遇,加压加力补齐工业短板。

“坚持建强园区平台、精准招商引资和狠抓项目建设‘三条腿’走路。”高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巧智介绍,在园区优化方面,今年高州将围绕“金金石”产业带建设,按照“金山高端智造、蒲康电子轻工、城东食品健康、石鼓新材料”的定位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同时突出用地供给、把基础设施建设挺在前,进一步优化各园区空间布局,为企业落地腾出广阔空间。

招商引资方面,突出“全员”与“精准”两个关键词借助省纵向帮扶、佛山横向帮扶力量着眼“链”上招商。同时,高州还将开展“项目落地年”行动,进一步健全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及与佛茂指挥部高效联动机制,为项目尽快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去年,高州在佛茂蒲康工业园建成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开园即满租。冯章 摄

   受访者供图建好1.8万亩“未来社区”

今年春节,高州县城热闹非凡。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潘州广场人流量再创新高,零售消费市场活跃;多个商业楼盘同时开售,镇村居民再掀“出城”热;全新开放的城东公园、学砚湖湿地,春光无限、人头攒动。

居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于是,越来越多的高州人“回来了”、外地人“留下了”、农村人“进城了”,这是人们用脚步在投票,投的是对高州县域公共能力不断提升的认可票、满意票。

今年,高州明确要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并行并重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让城区常住人口增至50万。

今年,高州将重点建设1.8万亩未来社区。冯章 摄

具体落地,就是要把握好“新”与“老”两个关键。

“一要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二要统筹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三要加快建设基础和服务设施。”王土瑞说。

城区布局方面,高州提出“山水文化古郡、活力现代新城”的发展定位,塑造山水融合城市,围绕老城发展核心进行外延式扩展,坚持城市向东向南发展主方向,形成府前路、永青大道两条轴线,以城市内环、外环,串联协同发展城东、城南、城北3个片区。

着眼新城建设,去年,高州首次提出“未来社区”,从顶层设计上描绘出1.8万亩的“未来社区”蓝图。今年,“未来社区”建设被列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心,“高”“新”这两个关键字足以说明一切。高起点、高定位、高目标,新配套、新赛道、新业态,打造“强引擎”“新典范”。

潘州广场人流量再创新高。

“今年,我们将重点建设‘十路十校十公园’,架起新区发展筋骨,托起新区人才摇篮,筑起品质城市生活新梦想。”卢巧智说。

着眼老城区,今年高州将继续“打补丁”,继续推进51个老旧小区改造,并以城区冼太庙、宝光塔、中山路、笔架山等为节点,打造“高凉文化观光带”,进一步提升老城区生活品质。

   受访者供图国资国企扛改革大旗

春节期间,高州乡村火爆出圈。根子镇柏桥村、泗水镇滩底村等“顶流村”热闹非凡,非遗展演、汉服巡游接连上演,“村BA”“村K”等赛事激情澎湃,吸引大批游客。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高州乡村活力四射。庭院经济、短剧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家蜂蜜、荔枝干等土特产供不应求。

高州市曹江镇荷垌村蝶变。

高州作为全省农业第一县,农业总产值多年位居县级之首。去年,高州肩负起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今年,加快建设实验区是高州的主线任务之一,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守”与“创”、“立”与“破”的关系。

高州将从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四个领域着手,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构建要素配置更优、机制运转更活的体制机制,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

今年,高州将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国企将扛起改革大旗,在乡村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服务等领域当好课代表。

泗水镇滩底村成为乡村游顶流村。

乡村经济方面,将深入开展人才入县下乡、“双百行动”、“文体+”赋能乡村振兴等行动,把夜间经济、庭院经济、短剧经济、微产业园等作为改革创新小切口,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高州还鼓励相关行业探索“湾区总部+高州基地”“湾区研发+高州生产”协同模式,打造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引力场和优选地。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高州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推进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王土瑞说。

去年以来,依托典型村建设,高州多个明星村举办乡村嘉年华活动,带动富民兴村。

一线案例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让群众上好学看好病

在高州乡镇人流密集处,“长期招收车衣工,月薪6000元至8000元,设妈妈岗、托管班,新手老手都招”的招聘广告十分醒目。

佳都制衣子工厂去年进驻佛茂蒲康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今年计划再次扩展生产线。家住潭头镇的车衣工小李和丈夫都在此务工,两人月薪近1.5万元;去年国庆节在高州城东片区付了新房首付,年底就能入住,开启城里生活。

近年来,高州县城新增进城农村人口7万,城镇化率较2020年提升5.08个百分点。这是高州不断加快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办好教育、建强医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的生动注脚。

“我们突出‘三个坚持’办好教育,突出‘三个完善’建强医院。”高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巧智说。

坚持“量”上扩容、“质”上提升、“德”上赋能,三年来高州新建、扩建学校19所,新增优质学位2万多个。

突出完善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完善引才留才机制、完善结对帮扶模式,去年,高州医疗捷报频传。省骨科医院高州医院、妇幼保健院高州医院挂牌成立,高州市人民医院连续7年“省考”夺魁……

“‘百千万工程’强调要办好教育、建强医院,把准群众对‘上好学’‘看好病’的美好生活追求。我们全力办好教育、建强医院,以公共服务新提升,让进城群众能落户、生活好。”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撰文:邱茜 通讯员 甘军亮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