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南方日报编辑部
新岁序开,万象更新。
城市干道车流如织,百货商场人头攒动,工厂车间开足马力,春耕春种热火朝天……南粤大地一派人勤春早、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广东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我们心中满怀豪情、满是憧憬。
“新春第一会”,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新春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年,大会首次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凝聚起“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的强烈共识;2024年,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响亮提出“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2025年,大会在万千期待中如约举行,又一次擂响了新春催征的战鼓,释放出以奋斗姿态抢时间、抢机遇,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鲜明信号。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这是广东改革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广东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交出了一份扎扎实实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首位”“第一”“突破”成为成绩单上高频词的背后,是广东在风雨洗礼中强健体魄、壮实筋骨,在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踏平坎坷,在千帆竞渡中奋楫争先、勇立潮头。同时也要看到,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的调整期、积厚成势的积累期、动能转换的接续期,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内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前进路上,既要正视困难挑战,更要坚定发展信心,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稳走实,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
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要保持定力、勇毅前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内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但广东经济基础稳、结构优、活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大,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能力较强,市场化程度高、开放型经济活跃、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空间巨大,这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所在、优势所在、动力所在、后劲所在。准确把握广东经济发展大趋势,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掌握方法、主动作为。越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越要尊重发展规律、提高工作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五个必须统筹”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提供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切实做到“五个必须统筹”,不断优化经济治理方式,以更大力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全省上下目标同向、责任同担、行动同步,才能有力有效推进高质量发展。
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纲举目张、精准发力。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今年广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明确了行动方向。新的一年,要继续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携手港澳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也已明确,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新春伊始,让我们沐浴春光再出发,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持续奔跑,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总策划:刘启宇
总统筹:黄灿
总执行:王更辉 侯小军 徐林
策划执行:郎国华 陈志
统筹执行:陈枫 王溪勇 何又华 孙朝阳 罗彦军 陈戈 林焕辉 王海军 陈韩晖
内容统筹:吴哲 袁佩如 吴少敏 毕式明 丁建庭 张由琼 赵兵辉 赵文君 高静宁
编辑统筹:王会赟 郑幼智 李杰伦 李江萍 张志超 陈梅玉
美编统筹:赵小星 邱洪添 张芬 彭雳 郜曈
校对统筹:洪江 钟盛洋 陈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