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开启一场重新发现家乡之旅|春节观察④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高维

随着“深度求索”(DeepSeek)的一夜爆火,创始人梁文锋的家乡也走进公众视野。全球化与地方性的交织,让相关话题充满张力。

不过,对同为湛江人的笔者而言,还多了一层特殊的“内部视角”:与其说这是一个家乡出圈的故事,不如说是对家乡的重新发现和认识。

春节是返乡的时节,也是重逢的良机。正如知名学者冯骥才所言,中国的春节跨度很长,各种年俗连绵不绝,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易感的、特有的文化空间。与此同时,在地文化的谱系中,也有不少未知的角落。以家乡为圆心,抱着旅游者的心态,去丈量这片土地,总能在熟悉中产生陌生感,守望被岁月雕琢的文化肌理,体认来自乡土深处的“与有荣焉”。本质上,热爱自己的家乡,就是回归“生命原点”,就是确定“文化位置”。哪怕没有“高光时刻”,也值得为之“打Call”。

事实上,社会的流动并非单向进行,家乡也在经历着深刻变化。“硬件升级”固然是标配,文旅资源的下沉亦多多益善。比如,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载体,圩镇客厅开门迎客让笔者眼前一亮。尽管它不如博物馆那般“高大全”,但胜在就地取材、足够亲民。在实地参观时,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许多文物原本散落于田间地头、农户乡舍,收集的过程殊为不易。从绵延千年的文脉,到晴耕雨读的民俗,再到“土且特”的风物,你若由点及面,它便串珠成链,文化自信便开始具象化。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方言、民间故事、特色非遗项目……跳出一隅视之,广东作为全国传统文化留存较好的地方,这样的“活化石”还有很多,乃至那些看似日常的生活哲学,童年记忆里的“声音景观”,也蕴含着朴素的地方性知识,值得去挖掘、去分享、去“知其所以然”。趁着这个时间窗口,即便是与家人闲坐,聊聊家常、侃侃大山,在最小的关系单元里,春节与故乡也可双向奔赴。

大地无言,随物赋形。当家乡以包容之姿敞开怀抱,不妨以文化自觉启航,来一场穿越视限的“深度求索”。

编辑 邓素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