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接的订单已经排到四五月份了,开年回来加大马力生产。”位于茂名高州市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下称“蒲康园”)生产薄膜电容的企业,春节期间正盯着各镇墟集,主动展示招工需求。
过去一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以产业平台为重要载体集聚集约打造县域支柱产业,充分激发了县镇村的产业活力,县域产业根基不断夯实。
今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新春之际,南方+记者走进茂名、清远、汕头的县镇村产业一线,寻访“百千万工程”结出的产业新果实。
地点:茂名高州
产业转移4项目投产当年上规
“正月十一上午,在高州冼太文化广场举办大型招聘会,记得提前准备。”杨乐亮是佛茂指挥部规划建设组成员,也是高州蒲康园的项目管家,春节给园区企业负责人发拜年短信后,不忘提醒开年后的招聘日程。
茂名是人口大市,外出务工人员多。如今,“百千万工程”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佛山茂名携手共建合作园,一批批项目引入,带动了本地用工需求的扩大。
佛茂合作园高州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已100%入驻,园区道路挂上红灯笼庆贺新春。南方+记者 刘栋铭 摄
蒲康园位于高州城区西郊,是佛茂合作园“核心区”之一。佛茂指挥部2023年6月进驻茂名时,这里厂房还未建成,如今已成为发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轻工产业的集聚地。
“蒲康园建造标准厂房,让企业‘拎包入驻’。一期厂房已进驻8家企业,进驻率100%;二期厂房今年年中将陆续投用。”杨乐亮说。
在蒲康园内,广晟控股集团下属两家上市公司高州生产基地分布在一幢标准厂房的上下楼。楼上的国星光电通过电梯就能将零部件送到楼下佛山照明的终端产品生产线上。去年,佛山照明高州基地已投产4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产能达到400台套/小时。国星光电已投产3条生产线,又在继续筹划新建3条新生产线。
佛茂合作园高州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荣宇体育生产车间,其足球生产订单已经排至5月。南方+记者 刘栋铭 摄
荣宇体育则是一家生产足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国外著名品牌合作生产英超、意甲、西甲赛事用球。车间内,9条足球生产线去年生产足球超过220万个。“明年迎来世界杯,受其带动业务量增长很大,订单已经排至5月份。”荣宇体育生产负责人汪国超说,生产线还要翻番,春节后要扩招百人。
去年,佛山照明、国星光电、荣宇体育、中财管道均实现投产当年上规,其中前3家位于蒲康园。
佛茂指挥部进驻1年多来,创出平均每个星期签约1个项目,每两个星期落地1个项目的佛茂速度,带动主平台高州片区工业投资连续15个月两位数增长。
地点:清远南部片区
生态文旅引擎“马力全开”
这个春节,“清远长隆乐开园,请到广东过大年”成为南粤最响亮的文旅品牌之一。
历经十多年规划建设,春节前清远长隆度假区长隆森林王国、长隆长颈鹿城堡酒店试营业,广东首条中低速磁浮旅游专线清远市磁浮旅游专线同步启运。
春节前,清远长隆度假区长隆森林王国、长隆长颈鹿城堡酒店开启试营业。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这也是我第一次来清远,没想到第一次来就种草了,以后会常来。”来自珠海的吴女士是珠海长隆的“年卡会员”,得知清远长隆试营业,带着6岁小女儿从珠海驾车而来。
实施“百千万工程”,清远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文旅产业为“三大引擎”,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其中,清远长隆是清远推动生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子。
据预测,清远长隆度假区开园后,年接待游客量800万人次,相当于去年清远全市游客量的四成多。重大项目也催生清远南部片区交通路网的突破——广清城际银盏站的接驳通道无缝换乘清远磁浮列车往来清远长隆;佛清从高速公路北段全线通车,在珠三角外围形成快速通道;全线贯通的清晖路将清远市区与长隆度假区紧密相连,市区半小时可抵达长隆。
清远长隆所在的清远南部片区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清远市代建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清远长隆周边市政配套道路有6条,全部通车后,银盏长隆片区的道路将成环成网,串联花都区、清城区的主要旅游景点,让游客拥有“快进漫游”的旅游体验。
随着清远长隆迎客,长期苦于“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清远旅游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加快打造南部片区“清远长隆+北江生态”、北部片区“国家公园+壮瑶风情”生态文旅产业格局,进一步挖掘“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培育打造江河山水、民族风情、康养度假等八大旅游品牌。
地点:汕头澄海
狮头鹅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潮汕地区素有“无鹅不成宴”之说。潮汕卤鹅更是享誉海内外,是众多海内外潮人记住乡愁、回味乡情的重要情结。
潮汕地区“无鹅不成宴”,“潮汕卤鹅”享誉海内外。南方+记者 郑淼鑫 摄
春节前,市场对狮头鹅的需求量已经大增。屠宰场凌晨1时杀鹅,3时送货,每天至少要宰杀1000多只鹅。店家早早来到现场,挑选宰杀好的整鹅回去卤制。依托冷链物流、冰鲜配送,卤鹅被端上全国乃至全球食客餐桌。
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用全产业链理念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关键。澄海区立足狮头鹅产业优势,以创建狮头鹅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探索立体生态养殖、南鹅北养,深入推进狮头鹅品牌建设,加快打造规模化、专业化、集聚化狮头鹅产业链。
汕头市澄海区金涛种养专业合作社内的狮头鹅。南方+记者 郑淼鑫 摄
走进澄海区东里镇鸿裕养殖场,只见岸边牧草如茵,池水清波荡漾,一群群灰白的狮头鹅在水中自由嬉戏,或在层架上悠闲觅食。占地200亩的养殖基地,一期工程搭建了40亩的专业化肉鹅养殖棚,一年出栏量可达16万只。
这里“一塘两用、一地双收”。“层架式的养殖模式可以减少鹅只与粪便的接触,降低疾病发生,鹅粪还可作为养鱼饲料,形成‘鹅—鱼—草’循环种养模式。”鸿裕农业负责人郑颖说,这种模式养出来的狮头鹅具有肠道好、肉质优、零药物残留等特点。目前,养殖场正在建设种鹅养殖基地和粉肝研发中心。
在澄海狮头鹅产业中,活跃着一代代养鹅人。图为“90后”返乡大学生金书涛。南方+记者 郑淼鑫 摄
春节期间,澄海区熙望食品的卤鹅产品正走俏。加工后的全鹅或切块包装,送到全国餐饮门店以及各大商超、电商平台销售,还有部分出口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供不应求。
目前,澄海已形成种鹅繁育、种蛋电孵、鹅苗销售、肉鹅饲养、冰鲜配送、卤制加工、电商销售、羽绒加工等完整产业链。据初步统计,2024年澄海区狮头鹅年销售量预计达1000万只,全产业链年产值超60亿元。
南方+记者 刘栋铭 陈国飞 陈立楷 郑淼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