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破10亿领跑春节档!深圳特效团队揭秘制作幕后

南方+

蛇年春节,“小哪吒”在银幕上再掀国漫风暴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1月30日18时,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亿元,暂列2025年春节档票房榜第一。这意味着,这部电影上映两天即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并刷新了中国影史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五年前,2019年7月《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下称《哪吒1》)便斩获50亿票房,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

五年后,全面升级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燃情回归,大年初一上映首日便拿下当日票房冠军。

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参与了两部《哪吒》系列电影的特效制作。

电影市场变化很快,但是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望一直都在。” 洛克特创始人聂华军表示,制作精良、内容精彩的电影依然是能够穿越周期的优质产品,扎根大湾区和深圳发展,未来将坚守特效技术核心底座、深耕科技赋能艺术的能力,力争打造出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生动样例。

一个镜头曾打磨六七十遍

“上一部已经很优秀,没想到还能来个全面升级版。”“笑点泪点燃点都有,特效音效令人震撼。”在网友们的观后感中,影片中的“特效”给诸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哪吒2》影片延续了《哪吒1》的创新改编,进一步深挖“我命由我不由天”“打破偏见”的主题,以七色宝莲保住魂魄的哪吒重铸肉身开启全新故事篇章。

五年前,《哪吒1》成为当年中国动画电影领域的票房“天花板”。前作影响力在前,新作如何实现新突破?《哪吒2》升级了什么?

聂华军介绍,《哪吒2》在保持前作水准和质量的基础上,较上一部进行了体量和质量的全面升级,在角色建模、场景渲染等方面都采用了更先进技术。

从工程量来看,《哪吒2》的升级十分显著。影片整个故事更为宏大,涵盖仙界、人间、妖界的角色数量进一步扩大,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仅特效镜头量就超过了《哪吒1》的全片镜头数量(1800+),为观众精心编织了一幅更为宏大、更为绚丽多彩的视觉画卷。

从技术层面来看,《哪吒2》特效制作和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难度呈指数级攀升。

电影视觉特效难度分为S、A、B、C、D五级《哪吒1》里著名的‘火莲花’名场面,在《哪吒2》中只是‘小场面’,仅列B级。”聂华军说。

从影片开场哪吒施展裂空爪掀起风云变色的震撼开篇,到后续山崩地裂般的激烈战斗场景,每一个特效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逼真的光影效果,让角色仿佛跃然纸上,炸裂的战斗场面,无论是哪吒的神通展现还是敖丙的御水绝技,都紧紧抓住观众眼球。

这些特效紧密贴合剧情,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与代入感,使观众仿若置身于奇幻的神话世界,跟随主角们共赴冒险之旅。

银幕上的宏大巨制,背后是后期制作团队以细腻特效处理的每一个关键帧。

“影片特效量巨大,平均每个镜头至少有5种特效元素,每个镜头的特效模拟缓存量在10T以上。例如,要做8层以上不同材质、不同速度的岩浆流体,这样复杂的镜头要反复磨六七十遍才能过。” 聂华军表示。

拥抱AI技术浪潮

未来特效大电影制作有望提速

近年来,洛克特参与制作的国产电影“爆款”不少,既有被称为“国漫之光”的《哪吒1》《姜子牙》,也有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的《长津湖》。

过去一年,当AI撞开文化创意的大门,AIGC等新技术开启人们对影视创作和制作边界的探索,国内电影人们都在思考什么?

历经五年的精心雕琢,《哪吒2》在剧本创作环节用了2年多,后期制作花了3年。

未来,AI技术在影视行业的应用有哪些可能?

“AI浪潮一定是要拥抱的。”聂华军表示,在电影生产制作流程里,AI在前期内容创作环节中具备广泛应用场景,未来有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例如:过去设计师可能七天画一张电影概念设计图,而掌握AI技术的概念设计师或许可以一天完成数倍以上的概念图,未来有望助力类似《哪吒》这样的特效大电影的制作周期再加速。

在横向拓展上,电影视效团队在当下大热的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中找到了“商机”。

聂华军介绍,特效制作依然是团队的核心底座,目前公司团队已依托“电影特效技术+AI”,在深圳龙岗落地了《恐龙密码》和《源起华夏月球冒险之旅》等VR大空间体验项目,未来有望乘AI之翼,加速进入数字文旅的消费新场景和新赛道。


南方+记者 刘越亚

阅读更多:

从黄浦江到大湾区:龙岗牵手中国电影巨头,预定下一个爆款


编辑 程德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