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州送快递,穿过大街小巷把“年味”送到千家万户丨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
+订阅

01:46

我在广州送快递,穿过大街小巷把“年味”送到千家万户

编者按:在春节这个象征着团圆与归家的日子,有一群人坚守在岗位,为城市的正常运转默默奉献。他们是穿梭于楼宇之间的快递小哥,是大街小巷中风雨无阻的外卖骑手,是保障节假日出行的网约车司机……这些新就业群体的身影,成为了节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春节前后,南方+记者深入体验了这些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带您走近别样的新春生活。

“我们作为快递‘步兵’,今天就马上出发了。”广州冼村附近高楼密集,快递送货大多通过手推车。顺丰快递冼村网点“90后”“00后”为主的快递员,由于是负责社区业务,路程很近,自称“步兵”,而对那些电动自行车送货的快递员称为“骑兵”。刚刚过去的2024年,深圳实现无人机快递配送常态化运营,则被他们称为“空军”。

2025年除夕清晨,广州的气温降到了个位数。南方+记者来到多个快递网点,和快递员们一起,在奔跑中把“年味”送到千家万户,感受到了广东春节的烟火与温情。

除夕当天,还有不少快递员奔跑在路上。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除夕当天,还有不少快递员奔跑在路上。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24小时值班确保快件时效安全

“今年春节假期我都值班,然后再回湖南老家,也算错峰出行了。”这是“00后”李方华第一次留在广州过春节。他做快递员已有两年,对业务很熟悉,说话时手里的活儿也没停下。

在顺丰快递广州五羊新城网点,像李方华一样的快递员,平日有100多名。此次春节假期,包括李方华在内的35名快递员、仓管员留在网点值班工作。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顺丰正常营业,并采用24小时值班和轮班机制,确保快件的时效与安全,确保假期广州市民收、寄快递不受影响。

2025年以来,全国快递业务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日均业务量超5.5亿件。特别是1月14日春运启动后,年货寄递需求攀升,推动快递业务量持续走高。数据显示,春运开始后的前三天,即1月14日—16日,全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超6.7亿件,较去年农历同期增长超29%。

具体而言,在平日,顺丰快递五羊新城网点每天大概会有1.2万件快递需要派发,而春节前则迎来了寄递高峰,网点的每日派件数到达1.5万件左右,增幅超过20%,开启了热闹非凡的“年货春运”模式。

除夕当天,快递站等待配送的快递。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除夕当天,快递站等待配送的快递。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这也是惠州小伙李梓坤在一年里除“双十一”之外最为忙碌的时候。冬季清晨7点不到,他和同事们便已来到顺丰快递五羊新城网点开始分拣快递件,随后开始一天的派件、揽件工作。“每天要派100多件,多时甚至近200件快递。我们网点负责的片区里,如果有哪个小区快递特别多,同事忙不过来,我也会过去支援。”李梓坤说。

在顺丰快递广州冼村网点工作的钟海荣,今年把老婆、孩子从湛江老家接到了广州。除夕当天他希望能早点儿收工,和家人一起好好吃一顿年夜饭。随着自动分拣机器的开启,钟海荣要负责的快递越来越多。记者见状,帮钟海荣打起了包。由于是在室内,不到10分钟记者就已汗流浃背。

记者和快递员一起打包货物。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记者和快递员一起打包货物。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让“年味”进入千家万户

换上工作服、坐上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另一路记者随着李梓坤来到位于五羊新城的一个小区。这里一上午有数十件快递等着派发到不同业主家,其中仅一栋楼的大件快递便有20余件。

李梓坤做快递员已两年,之前是做销售员。刚开始送快递时,他负责没有电梯的居民楼。“一开始每天爬楼梯,两个月瘦了近30斤。”一天下来,他至少要走1万多步。

“喂,您好!顺丰快递!请问您在家吗?”

如果客户不在家,并要求快递员将快递放在家门口,李梓坤会将快递放好后拍照上传,以告知客户。

虽然快递量很大,但李梓坤仍有条不紊地完成好每一份寄递工作。从一个新手“小白”到业务熟练的快递员,李梓坤花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要熟悉这个片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区,甚至是熟悉不同客户的需求习惯和沟通方式。这也是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摸索出来的业务技巧。”

配送间隙快递员在车上休息。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配送间隙快递员在车上休息。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快递员的工作,需要他们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需要耐心和细心。比如在一件件年货里,有的快件包装上显示是“冷冻海鲜产品”,李梓坤会提醒客户及时签收。在快递员看来,春节前将一份份传递着美好祝福的年货快件及时送到千家万户,便是他的职责所在。

“谢谢!快过年了,新年快乐!”记者跟随快递员体验送出当天上午最后一件快递后,听到客户一句简单的祝福,瞬间感到冬日里的温暖。春节前后,一名又一名快递员在岗位的坚守,让更多的“年味”穿过大街小巷,让更多的祝福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的温暖流过人们的心田。

策划:侯小军 王溪勇

统筹:胡念飞 王海军 贺达源 尤立川

采写:杨琼 侯小军 胡念飞 贺达源

摄影:姚志豪

剪辑:杨琼

编辑 胡冰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