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第一期筏架式海上鲍鱼养殖网箱在大埕湾顺利投入使用。这是大埕镇推动鲍鱼产业向海延伸的第一步,也是全国渔业百强县饶平县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又一坚实举措。
大埕镇拥有7.8公里的天然海岸线,具有独特地理条件和优质海水资源。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鲍鱼育苗产业,陆上鲍鱼育苗养殖规模超3500亩,每年有约16亿粒鲍鱼苗从大埕走向全国。
为解决亲本依赖外地引进、种质良莠不齐,以及陆海接力养殖联动薄弱等问题,大埕镇鼓励引导饶平县绿鲍养殖有限公司投入建设第一期筏架式海上鲍鱼养殖网箱,在鲍鱼苗培育基础上,开展成品鲍养殖,推动该镇鲍鱼产业链向海延伸。
“以前养殖户大多在陆上进行鲍鱼苗培育,再外销全国各地养殖户养殖成品鲍。该批网箱下水后,可实现鲍鱼苗、成品鲍自主养殖,既延长产业链、稳住成品鲍价格,合适的成鲍还可以继续作为育苗母鲍,实现多赢和产业良性循环。”大埕镇水产养殖协会会长陈福顺介绍。
据悉,第一期架式海上鲍鱼养殖网箱包括48格5米×5米的养殖网格及1个海上平台,预计投入资金约1300万元。该批网箱下水后,饶平县绿鲍养殖有限公司将投放鲍鱼苗300万粒,同时配套延绳式养殖龙须菜,预期产值可达1600万元。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提交海上鲍鱼养殖用海申请,首批养殖企业(户)预计投入约1.77亿元。
产业升级也对养殖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为提升成品鲍自主养殖技术,引导养殖户向规范化、规模化转型,大埕镇充分发挥该镇第一个省级博士工作站、南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的人才优势,举办“鲍鱼养殖模式及技术升级”等专题技术培训班,覆盖培训水产养殖从业人员170多名,培育37名县级水产养殖领域“乡村工匠”,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并推广“新型微生态调控养殖环境技术”,为水产养殖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大埕镇委副书记、镇长余俊涛表示,接下来,大埕镇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巩固和拓展鲍鱼产业链条,打造大埕鲍鱼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贡献大埕力量。
南方+记者 刘梓薇
通讯员 陈昭珊 谢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