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急消防共战共训共享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印发实施《广州市应急管理局 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共战共训共享机制(暂行)》,推动应急管理部门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深度融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
2
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
选取白云区三元里街、天河区沙东街、花都区花东镇、黄埔区夏港街、增城区派潭镇为试点镇街,组织开展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
在市委改革办组织的广州市第二届“最具获得感”改革评估活动中,荣获“最佳小切口微实事”6个改革案例之一。
3
系列“十二条”硬措施
市安委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工程运输车辆、营运大型客车、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货车道路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工矿企业消防安全、电气火灾安全等7个方面各“十二项硬措施”,完善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长效机制,提升重点行业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4
“大手拉小手”帮扶
开展“大手拉小手”互学互查互助帮扶活动,采取“参观+检查+交流+培训”的方式。
活动惠及40家涂料企业、22家工业气体企业、20家民营加油站、12家危化品仓库企业,整体提升全市危化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5
建立工作月例会制度
建立全市应急系统“一把手”安全生产工作月例会,定期开展市、区、镇(街)三级安全生产巡查检查“滴灌式”微调度、微教育,推动免罚清单、杜绝扰企检查,优化营商环境。
6
“双盲式”应急拉动
开展“双盲式”应急拉动测试或应急演练,不预先通知拉动时间、地点和事件类型,真实检验应急预案、磨合机制,全年共组织开展2.4万场次,有效提升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7
强化安全培训
开展14期安全生产通识教育课,邀请非煤矿山、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危化品、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为全市应急系统安全监管人员和重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3500余人次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安全风险辨识管控能力,强化应急处置意识技能。
8
改革应急值班值守机制
改革市应急值班值守机制,有效整合值班力量资源,科学设置综合信息、指挥调度、监测预警、技术保障等值班岗位,常态组织培训演练,集约高效运转,全灾种、全系统、全流程处置。
9
实现“考培分离”
公开遴选3个特种作业公共考试点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州黄埔造船厂技工学校和广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正式启用,完全实现“考培分离”,经验做法获得省应急管理厅专文转发推广。
10
优化“极简审批”服务
市应急管理局聚焦群众持特种作业证满十年延长复审办事难、不便利的问题,从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标准,深化特种作业满十年延期复审事项的“极简审批”改革,年惠及办事群众近3万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