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6.5%!梅州丰顺GDP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

南方+

2024年初,丰顺定下发展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以上”二字,颇受关注。从字面上理解,丰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目标计划不低于6%。

这一目标,丰顺实现了。

突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个抓手”,丰顺争当建设苏区融湾振兴发展先行区主力军。图为2024年丰顺县城俯瞰图。袁群华 摄

突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个抓手”,丰顺争当建设苏区融湾振兴发展先行区主力军。图为2024年丰顺县城俯瞰图。袁群华 摄

1月26日,2024年丰顺经济运行数据“出炉”。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丰顺县地区生产总值143.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8.53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67.61亿元,同比增长1.4%。

GDP增速全市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3,工业投资增速全市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市第2……一项项发展数字背后,是丰顺敢为、善为、有为的最真实写照。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新风貌,丰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高质量发展动能。何森垚 摄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新风貌,丰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高质量发展动能。何森垚 摄

2023年,丰顺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排名全市第一。GDP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丰顺是如何实现的?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发展中寻找稳与进的最大倍数,乘势而上、承压前行、主动求变,是丰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宝。

敢为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GDP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丰顺凭什么?

争当建设苏区融湾振兴发展先行区主力军的丰顺,给出的答案相当普通——抢抓发展机遇,立足自身优势,丰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过去一年,丰顺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更好统筹城乡融合、绿美丰顺、文化强县、重点民生、安全发展工作。

坚持产城融合、城产一体,丰顺高标准建设梅州丰顺产业园区。袁群华 摄

坚持产城融合、城产一体,丰顺高标准建设梅州丰顺产业园区。袁群华 摄

岁末年初,梅州丰顺产业园区传来喜讯——园区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达103.7亿元。数字源于实干,源于丰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所在。丰顺深知,要争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主力军,就必须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县域发展动力。”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多次强调,必须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苏区振兴的重要方向。

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有序。2024年,公司凭借其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整合实力,成功入选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为梅州首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

“我们的研发团队有30多人,每年的研发费用高达1000多万元,每年能推出10个左右的研发项目。”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刘敏自豪地介绍。

2024年,丰顺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产业,立讯智造项目一期产值突破35亿元,威富项目建成投产、产值超5000万元,电子电声产业荣获“中国优秀电子电声元件产业集群”称号,净增“四上”企业34家、总量达240家,实现首批典型村“四上”企业全覆盖。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丰顺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落地。张柳青 摄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丰顺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落地。张柳青 摄

向“新”而行,向“高”前进。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丰顺坚持适度超前布局,干着今年、备着明年、想着后年,围绕“策划什么”“谁来策划”“怎么落地”等关键性问题,加强项目策划包装,系统提升项目谋划的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

提信心谋发展,发展提信心,过去一年,丰顺干部想干、敢干,群众支持干、一起干,丰顺高质量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一项工作一项工作落到位,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一步一个脚印抓出成效。

善为

坚持“改革第一动力”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过去一年,保障“百千万工程”实施,丰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县级统筹、镇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步制定产业、商贸、人才、科技、土地、生态保护、财政、金融、民生保障等配套支持政策,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帮扶协作、加强宣传发动。

“不好意思,时间比较仓促,待会我还要到项目现场进行工作跟进。”记者采访丰顺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宁州过程中,没一会他便接了数个电话。“企业有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我,我们既是招商员,也是服务员。”

2024年3月底,丰顺县印发了《丰顺县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行行政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

丰顺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傅丽文介绍,当企业、群众询问办理有关问题时,对于不在受理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咨询和申请,工作人员不能简单直接地使用“不行”“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们管”等否定用语。

“而是站在企业、群众的角度,以专业的能力、热情的态度给他们指引、提出建议,让企业、群众前来办事舒心又顺畅。”傅丽文表示,自开展首问负责制改革工作以来,全县存在权责边界不清、相互“踢皮球”“打太极”、办事拖沓等现象相对减少,干部作风进一步优化。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改革、乡镇体制机制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持续增强县镇村发展活力,丰顺有实践,更有成效。

过去一年,丰顺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谋划实施一批改革创新项目,率先完成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全省试点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县域“光伏+建筑”应用示范等省级试点项目加快推进,丰顺改革品牌进一步擦亮。

向“新”而行,丰顺县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实现数字化转型。黄培强 摄

向“新”而行,丰顺县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实现数字化转型。黄培强 摄

改革的目的是发展,而发展走到哪里,改革就要同步跟进到哪里。过去一年,丰顺在深化改革创新上走出新路子,秉持“湾区能办、苏区也能办”,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巩固深化“两个100%”改革成果。

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抽屉滑轨、铰链合页等,选择落户梅州丰顺产业园,便是看中定制化厂房能够实现“拎包入住”。

“此前在外地租厂房,每年租金高达110万元。积累一定资金后,企业决定购置厂房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该公司负责人彭弼文提及,不仅无需操心繁琐的手续,而且针对五金设备较重的特点,平台还能按需定制大型电梯,又有宿舍等基础配套,为企业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丰顺创新思路,加强海珠丰顺产业对口帮扶协作,推动园区扩容提质,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共建“苏区+湾区”合作新模式落地见效,“反向飞地”丰顺(海珠)科创发展中心入驻企业3家。

有为

坚持“稳定第一责任” 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2024年12月5日,丰顺县供销社2024“粤菜师傅”培训班于丰良镇圆满落幕,结业仪式上,各小组学员们纷纷大显身手,将8天所学尽情展现于厨艺之中,现场香气四溢、热闹非凡。

丰顺县供销社持续开展“粤菜(客家菜)师傅”技能培训工程,推动就业惠及民生。黄培强 摄

丰顺县供销社持续开展“粤菜(客家菜)师傅”技能培训工程,推动就业惠及民生。黄培强 摄

“我本就在饮食行业打拼,经过这次系统培训,对未来在餐饮行业的发展更有底气了!”学员何双进满脸笑意。他透露,此前也曾考虑外出进修厨艺,但高昂的成本让他望而却步,“如今能在家门口免费学习,自己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2024年以来,“粤菜(客家菜)师傅”培训工程成果丰硕。在江西省寻乌县成功举办2期培训班,为当地培育了100名“粤菜(客家菜)师傅”,有力促进了区域间餐饮文化交流与就业技能提升;在丰顺县本地,成功举办3期“粤菜师傅”工程中级烹饪师技能等级认定班,其中89人顺利通过考核,获得中级烹饪师技能证书,为当地餐饮行业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就业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民生改善注入了强劲动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过去一年,丰顺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新增城镇就业2546人。

拼经济、抓发展,落脚点终在惠民生。一切工作都要让群众所盼“有始至终”,让群众意见“落地有声”,过去一年,丰顺坚持“稳定第一责任”,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成效是最好的佐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230个村(社区)达到“无信访村(社区)”标准,“丰调语顺”调解工作法、“五姓祠”祠堂讲事模式全省推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丰顺,发展的数据是有温度的,是广大干群感受得到,享受得到的。

依托各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载体,丰顺建设一批绿美丰顺打卡点。图为鸳鸯寨森林公园。朱文吉 摄

依托各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载体,丰顺建设一批绿美丰顺打卡点。图为鸳鸯寨森林公园。朱文吉 摄

丰顺是全省57个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市)之一,与首批1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同为第一批省美丽县城重点县(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群众参与作为美丽县城建设的恒久动力、把群众评价作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助力美丽县城建设。

2024年5月28日,丰顺县榕江北河因水环境质量超标风险等问题,被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典型案例。与时间赛跑,与问题较量。着力描绘丰顺榕江北河的“蝶变画卷”,丰顺深知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县镇村上下联动,丰顺县统筹问题、包镇整治、整体推进,形成巨大合力。

在点上,丰顺重点对榕江北河国考龙溪断面、镇级断面及分析断面等共18个点位开展手工采样监测,对村级断面、山塘、水库及部分养殖场周边水体开展快速监测,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在线上,丰顺沿着榕江北河6条一级支流流域,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源头,改善支流水质。

在面上,丰顺全面落实河长制,丰顺从严压实三级河长责任,建立健全榕江北河县城段和汶水溪县城段河道沿线保洁体系,加强巡查清理16个入河截流口,常态化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常抓不懈、全力保障河道清洁。

截至目前,10个涉及问题已立行立改,10个问题正加快整改,丰顺县榕江北河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牵一发而动全身,丰顺并未局限在水质达标攻坚,而是统筹抓好榕江北河两岸老旧小区改造、亲水公园、紫琳学院、坚真文体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新风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高质量发展动能。

丰顺典型镇、村建设中,持续抓好镇村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城乡绿化空间布局。黄培强 摄

丰顺典型镇、村建设中,持续抓好镇村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城乡绿化空间布局。黄培强 摄

丰顺县城五一路段附近,原本灰暗破旧的老旧墙体都被粉饰一新,一幅幅融入本土特色的墙绘映入眼帘。“现在走的这条路,过去就是臭水沟。”住了近三十年,五一社区的徐大叔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区还能变个样。“小区变得更加漂亮了,住得也自在了。”

随着水环境的改善,丰顺县顺势谋划“水文章”,发展“水经济”,推动土地增值、商业开发和产业发展,交出“一河清水,两岸锦绣”的丰顺县榕江北河水质整治成绩单。

总结2024年,展望2025年,丰顺发展主题尤为鲜明——“凝心聚力,干字当头”。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丰顺县制定了今年全县的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诚如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所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重点抓好十项工作,丰顺凝心聚力,干字当头,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丰顺实践实现新突破。

一横一竖为“十”,象征着起点与方向;两横一竖为“干”,寓意着坚持与实践;三横一竖为“丰”,则预示着收获与繁荣。新的一年,丰顺县正以这简单的笔画为启示,以“凝心聚力  干字当头”抓好十项重点工作,重在实干,重在实效,重在人民满意,推动丰顺县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数读

2024年,全县召开“百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12次,印发年度工作要点、重点区域攻坚方案等系列文件,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镇村、部门督导97次,推动全县上下在比学赶超中争创新业绩。

农发行授信4.9亿元支持“光伏+建筑”示范项目加快建设,24个校地共建项目落地见效。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资金51.03亿元。“反向飞地”丰顺(海珠)科创发展中心入驻企业3家。

发动131家企业、19家省内丰顺商协会与17个镇(场)结对共建,为镇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梅州丰顺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达103.7亿元,电子电声产业荣获“中国优秀电子电声元件产业集群”称号。宇星阻燃成为全市首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

净增“四上”企业34家、总量达240家,实现首批典型村“四上”企业全覆盖。新签约项目50个、计划投资135.5亿元,纳统项目43个、计划投资86.4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老旧小区+片区”改造模式获得全省推广,从全省57个县(市)中脱颖而出,获评5个美丽县城建设优秀案例之一,竞得项目奖补资金1000万元。投资3亿多元的5条示范路段建设成效明显,沿线农房风貌实现整体提升。

总投资7.2亿元的留隍、丰良、潘田、埔寨4个典型镇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典型镇的示范引领,带动各镇美丽圩镇的建设,全县圩镇能级持续提升。

凝聚社会力量,梅州丰顺举办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现场。郑坤 摄

凝聚社会力量,梅州丰顺举办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现场。郑坤 摄

突出抓好总投资6.51亿元的两批25个典型村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典型样板,首批6个村取得明显成效,第二批19个村初现成效。

建成美丽宜居村232个,创建美丽自然村455个。发挥71名“产业村长”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提高。

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丰顺县着力打造客潮风情浓郁、康养产业兴旺的美丽宜居温泉城。(受访者供图)

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丰顺县着力打造客潮风情浓郁、康养产业兴旺的美丽宜居温泉城。(受访者供图)

创新实施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推行“千名干部挂千企”服务机制,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丰顺供销社获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纵深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三块地”集成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全县统筹、跨镇跨村联建、组团片区发展”建设用地腾挪模式加快推进。

深入实施绿美丰顺“八大工程”,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8.75万亩、种植树苗122.05万株的目标任务。

创新实施机关联基层共建共管绿美丰顺大行动,195个县直单位党支部与283个村(社区)党组织共建共管,争取46个省直、广州市、梅州市直单位与54个村结对,带动6700多名农村党员、2万多名群众参与,筹资4898万元种植苗木20.5万株,建成“绿美公路”47.5公里,打造口袋公园19个,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

全面完成全县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专业户575户清退工作,投资4.92亿元的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加快建设,健全河道长效保洁机制,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考龙溪断面年平均水质达到考核要求。

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新增城镇就业2546人。2024年高考特控率、本科率均创历史新高。

230个村(社区)达到“无信访村(社区)”标准,“丰调语顺”调解工作法、“五姓祠”祠堂讲事模式全省推广。

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和党建赋能工程,深入实施“书记领航项目”1005个,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7人。

南方+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郑坤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