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智慧120,报警迅速响应、就近调派救护车,让患者上车即开始救治;打造交通智慧小脑,支持交通运输全行业数据统一汇聚、治理、共享;为校车装上“安全眼”,护航孩子上下学……
2024年以来,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统领,稳步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赋能交通、医疗、校园、消防、基层治理等场景,夯实网络和数据安全,强化数字赋能政府治理效能提升。
120急救是一项和死神“抢人”的工作。为了争分夺秒高效救援,市政务和数据局联手市卫生健康局,打造“智慧120”体系,以数字政府护航民生幸福。
救护车来前,平台以5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响应报警、就近调派救护车;患者上救护车后,建立院前电子病历,并同步至院内急救中心,医院医生可通过车载系统发起多方会诊,实现院前院内高效急救,为人民群众开辟生命救治“高速路”。
据统计,“智慧120”上线以来,接听电话超112万通,受理急救事件超22.8万起,调派救护车20.5万次,救治患者近15.4万人次。
数字时代,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成果遍地开花,不仅有智慧120,还渗透到消防应急、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
走进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大屏幕同时显示着高清地图、智能智慧系统,实时数据闪烁着,等待着指令到来迅速行动。
据介绍,接警瞬间,智能指挥系统便马上启动,通过三维作战指挥一张图清楚显示火灾现场。随后,系统一键式调度离火灾现场最近的消防站,根据现场自动调整消防车辆和人员调度,根据交通现况选择最优路线,避免拥堵路段,大幅提高救援效率。消防员到达现场后,操控无人机升空,进行高空侦察,提供热成像技术,为指挥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快感知火情,支持更快制定救火救灾决策。
智慧交通方面,搭建东莞市智慧交通小脑,以“大交通”维度汇聚治理省、市及企事业交通数据,构建全市综合交通数据体系,实现大交通数据的汇聚、治理、整合,支撑交通大数据应用与决策分析;建设东莞市集中信号控制和优化平台,实现信号机统一接入、统一管控,自动生成信号优化方案,有效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智慧校园方面,将校车连接上安全管理平台,实时更新校车位置和状态,实时识别疲劳驾驶、接打电话等违规行为,语音提醒驾驶人,为孩子们上下学之路增添护航力量。
聚焦服务与治理,东莞正全力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广东明确提出建设省“百千万工程”相关信息化支撑体系,体系集实时指挥调度、数据分析研判、成效成果展示、对外交流合作等功能于一体。
去年来,东莞在全省率先部署“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地市标准版,选取首批典型片区南城街道石鼓社区,以“平台标准化、能力集约化、信息三维化、数据关联化”思路,谋划南城街道“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一期(石鼓社区)项目,建设石鼓社区特色应用专题,驱动基层治理体系革新升级,构建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
在汇聚社区数据资源、展示社区底数台账之外,平台利用AI赋能社区管理,助力社区管理减负增效。通过在关键点位布设具有AI算法的监控设备,自动识别如电动车入户、防溺水监测提醒、热成像提醒等社区高频痛点,并实时产生告警,便于管理人员快速感知,提升基层事件的处置效率。同时,通过智能算法解析的方式代替原有的人工巡查,为基层工作减负增效。
目前,平台已一体集成指挥调度、研判会商、事件流转、无人机巡航、融合通信等能力,接入视频点位近1432路,完成省统筹27个无人机库建设,接入44台存量机动无人机,登记飞手102人,实现1小时内响应调度,有效助力社区“百千万工程”建设。
一年来,东莞市政务云、政务网基础持续铸牢,节省千万财政经费。
提供4900多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等云资源服务,支撑全市近千个应用系统稳定运行;开展政务云资源缩容,推进各部门、镇街缩容CPU13525核、内存25.28TB、存储600.42TB。
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持续健全,日常风险排查与监测预警也得到了强化。东莞联合深圳、潮州、揭阳开展“莞盾-2024”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堵塞39个网络安全漏洞,获得“粤盾-2024”实战防守地市优秀防守单位奖。
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印发《东莞市数字政府供应链安全管理工作方案》,规范供应链单位参与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政务数据处理等工作。
南方+记者 陈琬莹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