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最“蚝”盛事来了!邀您共赴一场“蚝”门盛宴

南方+

01:46

汕尾最“蚝”盛事来了!邀您共赴一场“蚝”门盛宴

冬日是广东生蚝肥美嫩滑、鲜甜爽口的时节。近几日,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要有好事发生。原来,“中国蚝乡‘蚝’情万丈”第四届汕尾晨洲蚝文化节将于25日启幕。

说起吃生蚝,晨洲蚝的特点是没有腥气。得益于独特的水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养殖技术,晨洲蚝“酥甜无粕”不仅成为夜市里的“金牌海味”,在流行“反向旅游”的当下,还引来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向晨洲村寻找别具特色的“宝藏小馆”。日前,记者走访了晨洲村,了解晨洲蚝乡村养殖、餐饮和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蚝新鲜

“海中珍品”养于淡水

“优质的生蚝需尽可能接近‘无味’,一旦水质受到污染或生长海域杂质多,都会让生蚝吸入‘腥杂味’。”晨洲村委会副主任黄信杰介绍,生蚝是一种滤食性双壳贝类,以水中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和有益菌等为食。养蚝不需另外投喂饲料,但要养出质量上好的蚝,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

晨洲蚝属于香港生蚝品种,从幼苗到成体要生长3—5年时间。

大部分生蚝养在海水中,但晨洲蚝的生长地晨洲岛被黄江环绕,汇三江淡水,距离入海口尚有5公里左右的直线距离。这就使得晨洲蚝除了大潮倒涌内河时段,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生长于淡水。一方面,上游水流带来丰富的浮游生物,让生蚝有充足的养料长得更加肥大;另一方面,晨洲蚝很难沾染到海水的腥气,低盐的环境让晨洲蚝更鲜甜。

除了独特的自然条件,晨洲村对生态环境的精心保护,确保了水质的纯净优良。“镇里给安上了现代化水质监测系统。”记者在晨洲村污水处理站看到30多台智慧蚝场风险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溶氧、水温、pH、盐度等指标,保障蚝生长区域水质稳定。

“蚝”市场

好产品要卖到远方去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晨洲村养殖牡蛎多以石头为附着物,收获周期一般为3至4年。晨洲村党支部书记黄智明介绍,为了养出更多肥蚝,蚝农逐渐探索出水泥柱立体投放、浮排吊养等方式,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滨海地区的人们追求海产品“极鲜”“即食”,拒绝过多加工,晨洲村蚝农也是如此。“然而,好产品要卖到远方去!要创造更大的附加值,就必须形成产业化模式。”黄智明说。

生蚝不仅可以制成罐头、蚝豉、蛎干、蚝油,其肉与壳还可入药。近些年,晨洲蚝的深度加工逐步发展,晨洲村已成立多家规模较大的蚝产品加工公司,并成立汕尾晨洲蚝业协会。“1个蚝产业生态园+12家蚝业发展有限公司+N名养殖户”的蚝养殖产业化联盟,以“公司+基地+股民”产业模式,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让生蚝产业的产业链更加完整。每年晨洲村有50%的生蚝被制干后,发往全国甚至海外地区。汕尾作为香港生蚝的一级销售中转站和集散地,品质和口碑俱佳。

在销售端,晨洲村利用网络平台推广特色美食店,达成更多订单的同时,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晨洲村蚝产值6.04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万元。2024年,晨洲村预计实现蚝产值6.3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0万元。

“蚝”品牌

蚝文化节诚邀八方客

村民曾赛华立足于晨洲村“蚝”文化发展基点,将自家庭院用于经营餐饮生意,开设“小岛蚝情”店铺,通过媒体平台引流,以网红打卡点的方式将晨洲蚝美食推送到食客的视野中,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游客前来品尝。

“打造品牌为晨洲蚝开辟更广阔的市场,是创造高附加值的最好路径。”黄智明表示,近几年,晨洲村利用蚝产业热度和万亩蚝田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围绕300多年的老榕树及周边环境,打造了集岛村历史根脉、商业休闲、文化集市、创客中心于一体的榕树记忆广场。白鹭公园、特色海岛餐厅、情景商业街等景点,迎来大量游客。如今的晨洲村,已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蚝乡”的招牌越擦越亮。

近几年连续举办的“晨洲蚝文化节”,让近万名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这座常住人口不足6000人的小村庄,体验“蚝”鲜美。记者获悉,1月25日—31日,“中国蚝乡 ‘蚝’情万丈”第四届汕尾晨洲蚝文化节将于汕尾高新区举办。届时,晨洲蚝又迎来一次盛大亮相。

新一年,汕尾将加快已规划的20片海洋牧场和马宫等渔港经济区建设,着力推动海洋牧场与深水网箱、风电产业和休闲渔业融合发展。一片片新的“海洋牧场”将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鲜甜美味的晨洲蚝,让蚝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采写:南方+记者 彭骏 南小渭

视频:南方+记者 汪旭莹

手绘:李哲林

策划/统筹:宋芾 余佩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