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惠东过大年!玩转非遗

惠州发布
+订阅

2025年春节

是“中国春节”成功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

惠州各个县区推出多场特色活动

向广大市民游客发出

“请到惠州过大年”的热忱邀请

小布将为大家一一介绍

今天送上惠东县春节主要活动攻略

1、惠聚美好

惠东擂茶制作技艺体验活动

惠东本地特色制作技艺“惠东擂茶”是市级非遗文化项目,本次活动特邀“惠东擂茶”文化传承人到现场,与大家进行现场互动、体验非遗文化,共享惠东非遗文化发展成果。

活动时间

1月25日

活动地点

惠东县图书馆

2、中国体育彩票

2025年惠东县“众民人力贺岁杯”

足球锦标赛

为进一步推动惠东足球的发展,弘扬足球精神,春节期间,组织开展足球锦标赛,营造健康欢乐的节日氛围。

比赛时间

2025年1月至2月

比赛地点

惠东县体育中心足球场

新年欢乐不停歇

惠东各大酒店和度假区

也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活动

↓↓↓

1、日出东山海度假区——狮舞春韵

2、泰丽云顶度假酒店——金蛇迎春

3、金海湾嘉华酒店——粤式年·越有趣

4、双鱼岛——非“遗”般精彩

再过几天

就要迎来蛇年春节

也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惠东有丰富的非遗项目和传统习俗

一起来细数惠东春节里的

非遗项目和特色传统吧

↓↓↓

惠东渔歌

惠东渔歌,国家级非遗项目,属“粤东渔歌”中的浅海渔歌,主要分布在惠东县沿海的港口、巽寮、平海、稔山、盐洲等地的渔村。惠东渔歌曲式结构多为五声调式,以“徵”“宫”两种调式为主,“角”“羽”调式为辅。惠东渔歌品种繁多,据调查统计,其调式共有29个,主要有“妹子调”“啊啊香调”“啦达啲嘟调”等,唱词均以地方方言“福佬话”(又称“学佬话”,属闽南语系)演唱。惠东渔歌保存了较为古朴的音乐形态,其较为丰富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在社会学、文化学和民间音乐史研究上均有特殊价值,对当代音乐创作也有重要借鉴作用。

惠东盖子狮

惠东盖子狮,省级非遗项目,流传于稔山、铁涌、平海、黄埠、吉隆、高潭等地,其中以稔山镇长排村和铁涌镇溪美村的舞盖子狮最具代表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盖子狮造型威猛,红额青面、口阔、目大、鼻短,面额正中写有“王”,其头部状似锅盖而得名,在狮班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舞盖子狮融舞蹈、形体、民乐、武术于一体,舞动时注重马步,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时而嬉戏诙谐,观赏性强,极具地域风情,成为当地乡民扬威、立魂的重要仪式。契合了中华图腾文化和沿海风俗等多重文化特色,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

惠东客家山歌

惠东客家山歌,市级非遗项目,主要分布在多祝、安墩、高潭、梁化等镇,从歌词内容上可分为情歌、劳动号子、哭丧歌、庆典欢乐歌四大类,歌词结构大多以四句为一首,七字为一句,且一、二、四句要求押韵。歌词创作常用赋、比、兴手法,旋律悠扬婉转,美妙动听。曲式结构多为四句式(即:起、承、转、合式),开头和结尾常用衬词、衬句,如“啊……嘿!”“溜……叨!”等。惠东客家山歌旋律独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研究客家社会的迁徙与发展史、社会生活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增光舞龙

增光舞龙,县级非遗项目,是惠东县九龙峰旅游区民间特有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增光都要举行隆重的舞龙仪式,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增光舞龙有固定舞龙程序:农历正月初四请关圣爷开光请龙神,起龙后走街过巷,参拜各家各户,再进行穿龙架,然后将龙送到河边盘好,送龙下海。增光最早舞的是草龙,用香火插满整条龙,后来改为舞彩龙。舞龙期间,万人空巷,有很强的节日娱乐性、竞技性和仪式感,充分体现出民间习俗文化的魅力。

万潭瑞狮

瑞狮寓意吉祥如意,代表着好运连连、和睦安康,也有驱邪镇妖的寓意。万潭瑞狮表演通过狮头与狮尾协调配合,配合伴奏鼓乐、武术等元素,展示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移、睡、卧、行、跃等动作,套路充满了诙谐、幽默,颇具观赏性与娱乐性。是当地村民精神信仰的传承和寄托,对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稔山女子白字戏

白字戏作为粤东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稔山女子白字戏采用地方语言唱念,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趣。剧情故事多取材于爱情生活、婚姻家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稔山女子白字戏是惠东唯一的剧种,传承了我国戏曲精华,又吸收兼容了客家地区民间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对研究地方戏曲的流变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惠东擂茶制作技艺

惠东擂茶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大致分山区片、平原片和沿海片。由于山区和沿海居民饮食方面的差别,在食材配置上,山区片擂茶主要以新鲜茶、熟芝麻、花生米、盐等食材擂成糊状,加入开水、花生米和爆米花即可;沿海片取材主要以干茶叶、芝麻、花生米擂成糊状,配上海虾、鱿鱼丝等海鲜食材;平原片区取材有茶叶、芝麻、花生米等擂成糊状,并根据个人喜爱配上爆米花、时蔬青菜、黑豆、薄荷、艾叶、紫苏、相思藤叶、苦刺头叶、穿心莲等制作成养生佳肴。

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冷粉制作技艺

多祝皇思扬古围村冷粉,具有粉薄、嫩、滑、脆等特点。冷粉的制作从选米、泡米、磨浆、蒸粉、卷粉、切粉、炼油到成品,整个过程需6个小时。把葱头、砂姜等食材剁碎,按照油温的高低进行下锅油炸,制作成独特的冷粉佐料。整个制作过程全靠手工操作,复杂而又精细。

巽湾鱼饼制作技艺

巽湾鱼饼选用俗称“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中的马鲛鱼为主要食材,制作时把马鲛鱼清洗去骨,用勺子刮下鱼肉捣碎制作成鱼浆,加入配料,经手工搅拌捶打后捏成鱼饼,最后经过油炸或者蒸煮方式制作而成。烹饪方式多样,可以直接吃,入口爽脆、味道鲜美,也可以用来炒菜和煮汤,切片或切丝炒肉、炒酸菜、炒豆芽等,煮汤即加入紫菜做成鱼饼紫菜汤,风味独特。

巽湾海味粽制作技艺

巽湾海味粽制作过程经过选材、制馅、落馅、按压、叠粽、缠线等多道工序,食材采用糯米、眉豆、咸蛋、五花肉切块加盐,花生油、五香粉等调味料进行调配腌制焖熟,选取瑶柱、虾仁、海胆、鲍鱼、花胶等包裹成粽子。巽湾海味粽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食材的搭配和配料的添加,无不体现传承人的技术和经验,特别是海鲜的调配,使巽湾海味粽入口软糯、咸香、海鲜味浓。

海盐制作技艺

海盐制作技艺历史可上溯到宋朝,主要分布在稔山、平海、港口、黄埠等沿海地区。早期晒盐用的是蒸煮制法,后逐渐发展成晒制海盐。海盐制作技艺晒制过程分纳潮、耙沙、收沙、踩漏、戽漏、验卤、水卤水、挑漏、碾池、上卤水、撒盐种、松盐、淋卤、耙收、担垟等15道工序。惠东海盐颗粒易溶且口感咸鲜回甘,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食盐。

多祝益和隆酱油制作技艺

多祝镇处于北回归线位置,有充足的日照、适宜发酵的温度,清甜的山泉水,尤其适合发酵酱油。多祝益和隆酱油选用本地产的优良原材料,经过选豆、浸豆、蒸豆、拌料、制曲、入晒缸、发酵、灭菌、沉淀(过滤)、出缸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为人工操作,靠的是体力、眼力、嗅觉和经验。其酿造出来的酱油风味独特,老少皆宜,是客家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2025年

请到惠州过大年

非遗文化精彩纷呈

期待与您共享

(来源:惠东文旅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