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彤彤的气球高高挂起,古色古香的街巷里摆满圆桌,香气十足的盆菜热气升腾……1月23日,龙华区道德模范代表、文明实践指导员代表、社会组织代表聚在观澜古墟,热热闹闹地吃上了一顿新春团年饭。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吃这么一次团年饭。虽然这段时间天气冷了,但心里暖暖的,有年味儿!”文明实践指导员康西方说。
这顿“最有年味儿”的团圆饭,由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发起,面向全区忙碌了一年的公共文明建设者,是文明实践礼遇帮扶机制的重要一环。其背后,是龙华区构建城市公共文明共建共享模式的长足努力。
1月23日,2025年龙华区关爱行动“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新春关爱活动在观澜古墟举行。
从本质上讲,一座城区文明与否,来自居民举止的集体镜像,亦是居民文明素质的体现与折射。
近年来,龙华区公共文明日益呈现出“人人起而行之”的鲜明特点:
危急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龙华好人如黄建度、刘永缙等不断涌现;街头巷尾,“红马甲”维护交通秩序、整理共享车辆乱停乱放、发现上报各种市容乱象;小区园区里,企业、商户、青工、居民、社区工作者、街道职能部门代表共聚一堂,为解决文明痛点群策群力……
“人人起而行之”的趋势背后,是龙华区聚焦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全民参与的持续努力与创新探索:与时俱进多维选树“榜样的力量”,让更多优秀居民“被看见、被认可”,让榜样的带动更广泛、更全面;着眼平实,发掘各界“文明代言人”,以“凡人微光”点亮公共文明的璀璨星河;扎根社区,首创“文明实践指导员”,让“公共文明”可观、可感、可学;聚焦痛点,创设“公共文明大家谈”,议行合一推动公共文明社会共建……
鲁迅先生曾说过,“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而“立人”之要在于培育公共精神、涵养公共文明。
榜样引领、“指导员”示范、普通人代言、“大家谈”凝心聚力……龙华区逐步构建起涵养公共精神的多层次、多维度协同体系,持续激发着新老龙华人的公共意识,也让龙华这座新兴城区的文明底色愈发鲜明。
与时俱进,多维选树“榜样的力量”
让更多优秀居民“被看见、被认可”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个榜样可以体现出一个地方的风貌。
早在2013年,龙华就踏上了道德模范培育之路,创立“闪亮龙华人”“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评选等品牌活动,挖掘培育了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典型。
其中,“闪亮龙华人”聚焦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是龙华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典型和引领;“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之中,有人教子有方,有人敬老爱老,有人与邻为善,是社区居民身边的榜样。
着眼于最大限度放大道德模范的社会辐射效应,让更多的人受到榜样的感召,自2023年起,龙华区着手构建多维道德荣誉体系,选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模范评选也由先进个人、优秀家庭拓展至爱心企业、优秀网民等,形成“闪亮龙华人·榜样的力量”体系。
“社会毕竟是多面多元多维度的,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树立更多可学可做的榜样事迹。”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认为,“闪亮龙华人”“好家庭”评选均聚焦该领域的佼佼者,相对来说,评选维度单一、覆盖面有限。扩大表彰范围,能让更多优秀居民“被看见、被认可、被肯定”,从而形成更广泛、全面的带动。
而对于每个维度的选择,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也有极为精当的考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简上)内,市民驻足阅读道德模范事迹。
具体而言,“十佳爱心企业”表彰肩负责任、担当作为的龙华企业,这是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也是‘企业公民’开展文明实践的过程,同样需要鼓励”;清网净网、弘扬正气的“龙华好网民”,则为“数字公民”这一新概念背后,人们在互联网中该如何文明相待树立了标杆;“十佳爱心项目”更具示范引领作用,评选主体并不局限于社会组织,而是通过表彰有成效、有生命力的品牌项目,激发基层涌现出更多优质的公益服务。
不仅如此,龙华区还特别设立评选“十大感动瞬间”,旨在捕捉日常生活中突发的温情时刻,以漫画重现场景的形式,传播人们由一瞬质朴善念引发的感人义举。对此,上述负责人解释:“很多好人好事儿就来自一瞬间激发出的道德勇气,但是这一瞬间,对整个社会来说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如果能够留存下来,就可以点燃人们心中的一把火。”
着眼平实,发掘各界“文明代言人”
以“凡人微光”点亮“文明星河”
近来,美团民治骑手站站长左迪华发现,站点的骑手们有点不一样。除了送餐时更热情、态度更礼貌,自己组织大伙儿有空一块参加志愿服务,响应的人也多了。
仔细一琢磨,左迪华觉得,这一切变化,都是从自己当上“文明代言人”开始的。
2023年,左迪华评上了第三届龙华区“文明代言人”。平日里推行文明用语、礼貌送递,鼓励骑手认真对待工作,空闲时积极参与街道的志愿服务活动……直到手握麦克风,讲述自己的故事,左迪华还有些茫然,“我做的都是些分内之事,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恰恰印照出了“文明代言人”的珍贵之处!
从2020年起,龙华深入企业、学校、社区等地,连续举办四届“我是文明代言人”活动,发动青工、快递员、外卖员、志愿者、爱心商户、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加入“文明代言人”队伍,讲述自己理解的公共文明。
“让市民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公共文明的理解,这是一种更平易近人的宣传方式。”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解释,相较于道德模范或出类拔萃、或感人至深,“我是文明代言人”活动则以平实的眼光,寻找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用平常心做不平常事的普通人。
“文明不是形而上、虚无缥缈的,其实就体现大家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比如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红绿灯……我们要找的就是生活中这些有着文明习惯的普通人,既要让更多人从他们身上看到文明是如此举手可为,也要让他们更愿意、更有信心去做好文明的践行者、代言人。” 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身为“文明代言人”,左迪华感受到了更多的动力和满足。他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向骑手分享实践文明的见闻。而身边人的细微成长,也慢慢改变了左迪华的想法:“过去那些道德模范离得远,我评上了以后,就好像大家身边多了一个榜样。最起码的,许多人工作的态度也有点儿变化,更礼貌、更柔和了。”
德不厌小,善不拒微。文明的根本,在于让生活更加美好,而正是无数凡人善举托举起了美好生活。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表示,将持续扩大“文明代言人”队伍,让更多领域更多行业的普通人为公共文明代言,将文明实践的理念和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以凡人微光点亮公共文明的璀璨星河。
扎根社区,首创“文明实践指导员”
让“公共文明”可观、可感、可学
早高峰刚过,清湖地铁站各个出口又被电动车包围了。康西方正像往常一样,带着几位队员把其中乱停乱放的车辆摆齐。
挪开一辆车,康西方发现了一小块路面破损。他熟练地掏出手机,拍照,发进全区文明实践指导员沟通群。过不了多久,就会有街道工作人员到场处理。
康西方和他的队友,都是龙华区文明实践指导员。依托龙华区公共文明促进会,2023年,龙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文明实践指导员队伍,希望通过身份不一的居民化身文明使者扎根基层,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指导员正在向市民发放宣传页。
龙华区公共文明促进会副会长苏大鹍介绍,文明实践指导员肩负文明实践、文明引导和文明宣传三大职能,是发动全社会文明实践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一方面,龙华区派驻了指导员进社区,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传、业务指导、活动策划、工作培训和特色探索等活动,培养出更多的“文明实践指导员”。另一方面,通过全区文明实践沟通群,指导员队伍还可以快速反馈督导巡查中无法当场自行处置的问题,由各街道宣传科线上接单,协调相关科室快速解决。同时,文明实践指导员也可以在此交流好的服务、宣传形式,互相促进。
“我们会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指导员队伍的人际沟通、团队协调、活动策划等综合能力,同时,有好的成长平台和资源,我们也会酌情向文明实践指导员倾斜,希望他们能在指导员队伍中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苏大鹍表示,目前,龙华正在不断健全文明实践指导员赋能与礼遇帮扶机制。其中,文明实践赋能计划在聚焦活动组织、志愿服务能力外,还涵盖了摄影美术、家庭生活等领域内容,为指导员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我和世界的窗户。
2023年,康西方成了清湖社区驻点文明实践指导员。通过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他已经在清湖社区吸纳了几十位“新鲜血液”。
“摆好车、扫扫地,很多时候就是顺手的事儿。环境好起来了,人的心境立马就不一样了!而且,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干,还能让更多的人受益,我觉得最起码,我的生活也变得更充实、也更有意义了。”康西方说。
更让康西方开心的是,凭借着文明实践领域的出色表现,2024年,他成功加入了龙华区“文化点灯”公益教育课堂。
如今,龙华区文明实践指导员已从最初的69人发展壮大成为一支210人的队伍。在他们的以身作则下,文明的种子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不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聚焦痛点,创设“公共文明大家谈”
议行合一推动公共文明社会共建
“一开始大家都不当回事儿,甚至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重新回忆起自己首次参与龙华区“公共文明大家谈”的情景,康西方依然记忆犹新。
事儿说起来很简单。位于清湖社区的彩煌工业园聚集着数十家企业、近3000名青工,因此带旺了园区周边的消费,而市容环境也陷入了失序,商铺乱摆卖、行人乱丢垃圾、车辆乱停放现象屡禁不止。
为治理彩煌工业园外的市容乱象,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以“公共文明大家谈”的形式,特别邀请园区和企业代表、商户代表、青工代表,以及社区、街道、区城管等,共同聚首彩煌工业园,从公共文明社会共建的视角一起探寻治乱良方。
2023年首期“公共文明大家谈”走进彩煌工业园。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全新尝试。
“一座城市的公共文明建设,需要榜样的示范引领,需要有组织的培育,需要点亮普通人的道德之光,但这些主要是在文明宣导的层面。公共文明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破解文明痛点,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行动、践行公共文明”,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这么解释“公共文明大家谈”落地的初衷。
作为驻点清湖社区的文明实践指导员,康西方也受邀参加了活动。近两个小时的“大家谈”,他感受到了各种戏剧性的改变。
活动从“彩煌工业园24小时”视频播放开场。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特别邀请了媒体记者拍摄了园区外24小时的市容场景。视频中,街道路面被反复扔满垃圾,各级巡查队伍来来去去。
各方代表看完视频后的表态,让康西方印象深刻:
“有时候刚扫完没10分钟就又有垃圾了,没办法保证一条街上一点垃圾都没有”;
“早上赶着上班的时候,总能看到有人随手扔垃圾。如果每个商家门口可以配个垃圾桶就好了”;“我们商铺只能保证自己店铺内的卫生,门口路面行人扔下的垃圾真的顾不上”……
康西方感受到了各方意见的分歧以及解决问题的艰难,但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当大家开始放下分歧,认真商量如何一起行动解决问题时,他又看到了希望。
“大家提出了要加大清扫力度、巡查频次,同时鼓励青工和商户参与维护环境等解决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不能立刻付诸行动,但确实在众人间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大家应该打破现状,用更文明的方式相处、对待周边的环境”,他这么感慨。
文明实践指导员正在巡查道路,捡拾垃圾。
事情的后续发展,印证了康西方的期待。
随着清洁频次增加、环境改善,不少商户发现,营业额也随之增加,作为文明实践指导员的康西方便趁势鼓励大家主动承担起“门前三包”,共同维护得来不易的良好环境。园区也主动组建了一支文明志愿巡查队,由青工肩负起日常对园区周边不文明行为巡查、监督。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则顺势将文明素养提升计划开进了园区,面向各个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开课,让公共文明意识成为园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一场“公共文明大家谈”让市容顽疾得到破解,最重要的是,它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公共文明社会共建模式:聚焦公共文明的具体痛点,向媒体借力可视化呈现痛点,聚合痛点所涉及的各方力量共议破解之策并共同行动落实,寻求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行动力量守护成果。
从彩煌工业园开始,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将“公共文明大家谈”模式向全区推广,地铁口共享车辆乱停放、乱摆卖等公共文明痛点被逐一破除。
“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凝聚的是实实在在的人心,改变的是一个个群体的思想和行动,最终带来的就是城市公共文明的提升”,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人坦言。
撰文:吴永奎 程德坤
海报: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