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职教办学僵化问题?这份建议给出新思路|顺德两会

南方+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近日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作为制造业大区,顺德拥有扎实的职业教育基础和雄厚的产业实力。但是当前顺德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办学模式僵化、办学层次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

1月23日,在政协第十五届佛山市顺德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民进顺德区委员会带来了一份名为《深化顺德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下称“建议”),给出了破题的新思路:顺德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优化和完善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业的能力,为建设县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贡献力量。

该建议针对当前顺德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其中提到,顺德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单一,全部为公办学校,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办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办学活力不足。而且职业教育投入机制较为单一,基本依赖财政供给。这都导致了顺德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僵化、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此外,顺德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偏低,职教链条处于中低端。同时中职教育资源分散,资源总量有优势,但是有效使用和产出效益不高。顺德职业教育精准育人不足,服务产业能力有待显著提升。

华运通达公司在华工顺德创新园的研发实验室。  白桦 摄

华运通达公司在华工顺德创新园的研发实验室。  白桦 摄

瞄准职教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建议提到,首先要树立改革共识,要综合考虑、全盘统筹顺德学生和家长、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率先打造顺德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样板,构建“中高本一体化”,纵向贯通现代职教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同时要建立职业教育的市场化投入、运作的机制及平台,充分利用顺德强大的市场资源优势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行业企业成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

此外,要通过改革试点初中后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五年制高职教育),搭建中职、高职、本科一贯升学通道。同时要在中职学生升学率提升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契机,进一步拓宽中高本人才规模比例,将高职与中职的规模比例调整至不低于6:4。并扩大顺职院面向顺德学生的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计划,让更多顺德学生能在本土适时接受完整的中高职贯通培养。

2024年深圳高交会上,顺职院专门设置了摊位对外宣传产教融合经验。  白桦 摄

2024年深圳高交会上,顺职院专门设置了摊位对外宣传产教融合经验。  白桦 摄

值得一提的是,建议还提到,要推进粤港澳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引进港澳在应用型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打造实体性粤港澳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开展高水平合作项目。同时要推进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主动跟随优质产业或重点企业“走出去”,配合中国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

深化产教融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建议提到,要明确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即“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根据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同时发挥市域产教联合体带头作用,并加强校企合作。

建议最后还提到,要加强统筹协作,强化保障措施,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顺德要全区一盘棋规划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区相关部门统筹领导和协同联动,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

采写:南方+记者 白桦

相关阅读

聚焦2025顺德两会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