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诊室丨感冒早晚咳个不停怎么办?中医有妙招

广东省中医院
+订阅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

【开栏语】本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林琳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致力于中医体质平衡、保健养生和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预防治疗调理,将介绍阴平阳秘健康生活知识,日常保健技巧,养肺护肺常识,并介绍肺部结节,肺癌,间质性肺病,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各种病毒和细菌性肺炎,急、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各类呼吸疾病的预防、治疗、日常调理及肺康复。

近期感冒频发,60岁的萍姨也不幸“中招”。两天前,她开始出现低热,接着便是早晚不停地咳嗽,令她十分苦恼。无奈之下,她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林琳教授的门诊寻求帮助。

林琳教授仔细询问,刻下症见:咳嗽,少许咳痰,色白,低热,少许怕风,口干,口苦,纳一般,大便调,眠一般。查体可见:舌红,苔白,脉数。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综合病史,林教授判断萍姨仍处于急性咳嗽,考虑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从中医的角度,该病属于“咳嗽”的范畴。经过辨证,林琳教授认为,萍姨的症状属于风热犯肺证,但同时又夹有痰湿之象,治疗上需要疏风清热化痰。针对这些症状,林琳教授为萍姨开了对应的中药方剂。

一周后,萍姨前来复诊,她告诉林教授,自己的咳嗽症状基本消失,现在还有一点咳痰,人有点怕冷。林教授经过仔细问诊后,针对她的具体情况对中药方剂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并叮嘱她继续坚持调理,以巩固治疗效果。

什么是急性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成人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其中,小于3周的咳嗽我们定义为急性咳嗽。

急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不同类型的咳嗽具有不同的病因分布特点。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如下:

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多是由病毒感染造成。除了咳嗽外,临床表现通常伴有流涕、喷嚏、鼻塞、咽部不适等上呼吸道症状,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全身症状较轻。咳嗽一般持续1~2周,但通常不会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或高热。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指生物或非生物因素造成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由细菌感染引发。起病时,患者常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咽痛,随后出现干咳或少量黏痰,痰量逐渐增多,咳嗽症状加剧。偶尔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伴细菌感染者常咳黄脓痰。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尽管全身症状一般在数天内缓解,但咳嗽和咳痰通常会持续2~3周。

3.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常以急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其发生率通常可高达70%或更高。除了咳嗽外,这些疾病还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部分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在流感高发季节时,需特别关注身边的急性咳嗽患者是否存在这些传染性疾病的迹象,如有类似的症状,应当尽快到医院就医。

中医对急性咳嗽的认识

中医认为,咳嗽是肺失宣肃,气逆于肺所致,常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以及正气亏虚等因素相关。急性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多为“外感咳嗽”,是由于外邪入侵引起的肺气不宣,导致咳嗽症状的出现。根据外感病因的不同,急性咳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证型:

1.风寒咳嗽

患者咳声重浊,痰液稀薄且呈白色,伴随有畏寒、无汗等症状。此类咳嗽多由风寒邪气侵袭肺部所致,阻碍肺气的宣发。宜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咳嗽

患者咳声响亮,痰黄黏稠,伴有喉咙痛、口干、微热、舌尖红等症状。此类咳嗽属于外感风热,邪气侵犯肺部,影响肺的宣发功能。治疗上,宜疏风清热、清肺化痰。

3.燥邪咳嗽

患者咳嗽时痰少且黏稠,或痰中带血,常伴有咽干、鼻燥等症状。燥邪入肺,伤津耗液所致。治疗上,宜清肺润燥、养阴生津。

林琳教授提醒,中医治疗急性咳嗽时注重辨证施治,建议最好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因进行个性化调理。只有因人施治,结合不同的症状表现,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何改善急性咳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保暖防寒:急性咳嗽多由外邪入侵引起,避免再次受凉尤其重要。注意头部、颈部、背部和脚部的保暖,防止寒气入侵。在冬季尤其要避免在寒冷环境中长时间暴露。

(2)避免过度劳累:充足的睡眠对恢复免疫系统至关重要。疲劳会削弱免疫力,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并确保每天有足够的休息,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3)做好外出防护:在流感季节中,急性咳嗽患者出门务必戴好口罩,避免再次接触感染源,加重病情。

2.中医调养小妙招

(1)穴位按压:

常规穴位:列缺穴、合谷穴、尺泽穴,这三个穴位具有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大多数急性咳嗽的患者。

根据不同病因可适当调节:

风寒型咳嗽:可加按风池穴,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风热型咳嗽:可加按鱼际穴,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风燥型咳嗽:可加按照海穴,有润燥生津的作用。

伴咽痛的患者可加按少商穴、商阳穴,有缓解喉部不适的功效。

伴鼻塞的患者可加按迎香穴,有疏通鼻腔、改善呼吸的作用。

(2)药茶推荐:可尝试中药茶饮,以缓解咳嗽症状。

推荐配方:

风寒咳嗽:

材料:紫苏叶10g、杏仁10g、生姜10g。

功效:该方具有解表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特别适合因风寒引起的急性咳嗽,能够缓解风寒入侵所致的咳嗽、痰白清稀等症状。

风热咳嗽:

材料:桑叶6g、菊花6g、薄荷3g、甘草3g。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疏风的作用,特别适用于风热引起的急性咳嗽。尤其适合喉部干痒或喉痛、咳黄痰等风热型症状。

风燥咳嗽:

材料:百合6g、枇杷叶10g、麦冬6g。

功效:此方能润肺清燥,化痰止咳,适合风燥引起的咳嗽,尤其适合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风燥型症状。

饮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连续饮用1~2天,能有效缓解咳嗽及相关不适。

林琳诊室丨冬季如何增强体质,预防流感

林琳诊室丨慢阻肺反反复复咳痰怎么办?中医有妙招

林琳诊室丨慢阻肺冬季易反复,名中医教你如何安稳过冬

医学指导:林琳,主任医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医大师周仲瑛、洪广祥、晁恩祥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委,世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哮喘、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肺癌、肺部结节、各种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复治疗技术,以及️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擅长体质平衡健康调理。

牵头制定《慢阻肺中医肺康复指南》和《中成药治疗成人流行性感冒临床应用指南》。参与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南(2011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等多项行业指南。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全国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全国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编出版专著6部,发明专利4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等9项。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七楼治未病门诊

周四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三楼特需门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团队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成立于1986年,30多年已建设成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过硬,综合服务能力强,行业学术地位高的学科,被遴选为国家华南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行业知名度。

专科围绕慢阻肺、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节、间质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碍等慢性肺系疾病进行深入的临床与理论机理研究。通过挖掘和传承古今经验,开发系列特色外治疗法和内服方药,学术水平在全国中医院领先在前。

专科团队擅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涵盖疾病早期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等核心内容。专科中医特色鲜明,开展自血疗法、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医肺康复等中医特色治疗,对慢性咳嗽、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确有疗效。同时还开展肺功能测定、多导睡眠监测、支气管镜检查、FeNO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现代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 黎尚钊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