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缅北,挣大钱|这能刑吗?
刚刚结束的广东省两会上,法检“两院”的工作报告都提到了一个社会热词——“缅北电诈”。放眼全国,云南、浙江、江苏、河南等地也都在近期交出了打击缅北电诈“成绩单”。
重拳打击背后,曾经的缅北电诈到底有多猖獗?在已公开的案例中,涉缅甸地区的电诈还衍生出人口贩运、敲诈勒索、故意伤害甚至故意杀人等一系列犯罪活动。
这能刑吗?
【省流版】
1、 跨境电诈犯罪链条所涉罪名不仅局限于“诈骗罪”本身,还包括(组织)偷越国(边)境罪、诈骗罪、帮信罪、掩隐罪以及涉黑犯罪等等,“判头”不小。
2、 现实中,并非所有从缅北等地回国的涉诈人员都会被定罪,若可以证明在胁迫下从事犯罪行为,有机会不构成刑事犯罪。
3、 国家打击跨境电诈正纵深推进,打击重点已从缅北转移到妙瓦底等地区。
4、 公众要提高对涉诈信息的警惕性,避免沦为不法分子“play的一环”。
2023年9月10日,北京警方在宣传反电诈。图文无关。 (视觉中国 图)
【完整版】
这当然刑。在裁判文书网上,以“缅北”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354篇刑事文书——勾勒出跨境电诈犯罪链条的特征:高度职业化和产业化、涉罪众多。
在这些文书中,涉及诈骗罪的判决书有220份。有人负责以高薪为由招揽电诈人员;有人专门在边境从事“蛇头”工作;也有人通过偷渡的方式主动前往缅北搞诈骗;还有人虽然没有出国,却在国内通过提供银行卡、架设GOIP设备等方式辅助诈骗人员行骗。
综合来看,这些人所涉罪名包括(组织)偷越国(边)境罪、诈骗罪、帮信罪、掩隐罪以及涉黑犯罪等等,“判头”不小。
截至去年底,我国公安机关累计抓获5.3万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臭名昭著的“四大家族”接连覆灭,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已全部被铲除。打击重点也开始转向缅南妙瓦底等地转移。
随着我国打击跨境电诈犯罪力度、纵深不断推进,一些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也浮出水面。
年初,演员王星被诱骗到妙瓦底,所幸被及时解救。过往案例中,有人和他经历相似,但远不及这么幸运,他们可能被迫从“受害者”转变为“施害者”,成为犯罪中的一环。
问题来了,这些人“刑不刑”?
办案机关在认定犯罪时,遵从一个重要的原则,即主客观相一致。换言之,如果可以证明自己是在暴力胁迫下从事犯罪行为,也有可能被认定不构成刑事犯罪。
但客观而言,犯罪行为发生在境外,给行为人自证清白、办案机关定罪处罚都造成不小的困难。在此过程中,司法如何确保“不枉不纵”?更详细的办案指引、规则是关键。
比如去年7月,“两高一部”专门出台法律适用意见,明确犯罪嫌疑人“一年内出境赴境外犯罪窝点累计时间30日以上或者多次出境赴境外犯罪窝点的”,可依法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现实中,从境外回国的电诈从业人员都需要接受公安机关调查,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被起诉。
彻底斩断跨境电诈犯罪链条,需要跨国、多部门综合治理。我们看到,国家打击电诈犯罪的法律正在逐步完善。但说到底,缅甸等地的安全形势、社会结构没有根本性好转,犯罪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
对公众来说,能做的是提高对涉诈信息的警惕性,避免沦为不法分子“play的一环”。
统筹:祁雷 张梓望 杜玮淦
文案:南方+记者 孟健
出镜:南方+记者 孟健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海报设计:吴颖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