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档升级43.5公里“四好农村路”、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455人、扩充基础教育学位1012个、无信访村(社区)创建率达80.15%……
1月16日,梅江区委九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梅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峰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一年梅江区在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上进行了总结,各项数据可圈可点。
民生的温度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过去一年,梅江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念,持续在民生实事上下功夫,推动城乡各项民生实事落地开花,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望新的一年,梅江区提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新增城镇就业、促进创业,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整合等方面进行部署,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路好走
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43.5公里
“以前是看得到家、回不了家,一到年节就堵得厉害,我们开摩托车都过不了,现在开通了泮龙路,原先的路就没那么堵了。”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村民熊元兴说。
泮坑旅游风景区素有“梅南胜境”美誉,是梅州市民假日休闲旅游胜地。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期时,每天有上万人前往景区,但城区通往泮坑村的道路少且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回应广大市民群众对改善泮坑旅游风景区交通环境的热切期盼,三角镇党委、政府经多次调研论证、协调沟通,最终推动泮龙路于2024年2月7日建成通车。
全长780米的泮龙路,将泮坑停车场与龙上村长岌下村道打通,有效促进车辆、游客分流,缓解泮坑村道的交通压力,让景区交通更加顺畅、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同时,三角镇党委、政府积极加强沿线绿化和安全隐患整治,不仅在多个重点路段安装了防护栏,同时借开展绿美梅江生态建设契机,沿路栽种树木、铺设草皮,让道路更美丽、更安全。
眼看路通了,梅州市粮源臻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靖决定投资泮坑村。目前,企业已在泮龙路旁租赁土地60亩,计划打造集亲子乐园、农业耕种、鸭稻共生为一体的农旅项目,与泮坑旅游风景区实现联动发展。
畅通城乡交通“微循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以来,梅江区听民声汇民智,顺民意解民忧,凝聚社会力量,持续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打通交通“梗阻”,建成了一批“民生路”“发展路”。
在梅江区西阳镇县道田心至石马段,长约5.1公里的美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该路段为双向两车道沥青路面,加装了钢制安全防护栏,同时,还在道路两侧装了警示牌,凸面镜,加装了减速带、道口标志线等,道路更加整洁安全。
西阳镇县道田心至石马段,长约5.1公里的美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 南方日报记者 魏丽文 摄
“2024年,我们重点实施5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涉及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镇西阳镇美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县道X868线田心至石马美丽公路)等项目。”梅江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任谢曦民介绍,与此同时,谋划打造梅江区内4个高速公路出口以及国省道、农村公路共124.432公里的绿美公路,计划种植约3.41万株乔灌木和2.62万平方米绿篱。
过去一年,梅江区统筹要素保障项目建设,一体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提档升级了“四好农村路”43.5公里,着力把“四好农村路”打造成产业转型路、惠民致富路、绿色发展路。
按照规划,2025年,梅江区将推进学子大道延长线、泮坑水库到小密水库公路改造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22公里“四好农村路”,系统治理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同时结合农村公路新改建公路建设成效,全力做好绿化,计划在县道X872、X017等道路两旁种植苗木5500株,打造绿美交通林,积极营造“畅、安、舒、美”的道路通行环境,为群众出行提供看得见的安全感。
事好办
完成“民意速办”507项
“效率很高,当天反馈,第二天金山街道就打电话来了解具体情况。街道办告诉我由于那段路不属于市政道路,需要联系物业,后面我跟物业反馈,很快就处理好了。”前阵子,家住梅江区东山谷碧桂园的张先生致电12345,反映小区大门口道路转弯处每天乱停放很多摩托车、电动车,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加强管理。
接到工单后,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到现场核查,最终推动问题解决。“现在看不到摩托车乱停放的现象了。”事情解决后,张先生为“梅江速度”点赞。
这是梅江区扎实推进“民意速办”改革的生动缩影。
过去一年,梅江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围绕区“十件民生实事”工作要求,以“民意速办”改革优化提升粤省心梅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服务水平,组织完成全区“民意速办”507项,(其中非紧急事项410项、紧急事项97项),并梳理高频民生诉求事项“一目录、两清单”。
梅江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让群众事好办。 南方日报记者 魏丽文 摄
2024年11月起,清单在梅州市12345热线平台进行事项系统应用部署并上线运行,民生诉求事项实现了快速分拨和有效办理。截至2025年1月12日,通过“民意速办”直接派发工单510件,诉求转派速度提升18.5%,“民意速办”效率越来越高。
从办好民生事,到高效办好民生事。近年来,梅江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服务宗旨,瞄准改革目标和时间节点,全力实施“极简审批”改革,加压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两个100%”工作,实现47个部门1954个涉企事项“一次办好”,2834个事项实现“极简办”,办事群众体验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同时,梅江区扎实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有效促进区域和城乡政务服务发展平衡,镇村两级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实现基层服务事项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我们社区比较多办理的是老龄认证,社区有工作人员现场协助群众通过‘粤智助’进行办理。”梅江区江南街道中心坝社区党委书记何沐殷介绍,以前群众只能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经常是排长队,现在社区有了“粤智助”后,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办理。
目前,梅江区已有120多台“粤智助”,实现了各镇街村(社区)全覆盖,打造了城市“15分钟政务服务圈”,可办理业务达231项,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家门口办”,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感、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梅江区还在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合作。过去一年,梅江区在与江西省赣州市、福建省龙岩市跨省通办和与广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云浮6个省内地级市跨域通办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服务圈,推动梅江区与惠州龙门县43个事项、广州市荔湾区721个事项、深圳市大鹏新区253个事项、深圳市龙华区205个事项实现跨域通办,进一步推动数据“跨市跑”、群众“零跑腿”,让群众真正享受便利。
房好住
开工改造51个老旧小区
“以前在这边过路都得走快点,怕瓷片掉落砸中自己。”在三角镇梅园新村小区居住了十多年的李女士介绍,自从小区改造后,这个担忧解除了。
梅园新村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共有40多栋楼房,由于年份久远,不少楼房出现了外墙瓷砖脱落等现象。“为了让居民安其居,提升居住品质,我们对该小区10栋楼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对所有楼栋的楼道进行改造,装设声控灯,让群众夜间上下楼更安全。”三角镇副镇长丘维鑫介绍,目前梅园新村小区已改造完成,近1400户居民从中受益。
梅园新村小区改造项目是梅江区不断用“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梅江区聚焦民意,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品质,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着力打造干净、美丽小区,实现居民生活环境提升。
2024年,梅江区计划开工改造51个老旧小区,惠及246栋楼、3612户居民。主要建设内容为建筑主体外墙、楼梯间、屋面、杂物间、小区内场地绿化、给排水、电气改造等。目前,51个老旧小区均已开工改造,将力争在2026年春节前完成所有改造工作。
乐育中学教师宿舍改造前。受访者供图
在梅江区西郊街道广梅路片区乐育中学教师宿舍的施工现场,可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往日残旧的外墙经过修缮提升,披上了亮丽温馨的米色。
“没改造前感觉随时会倒,看起来跟危房一样,现在改造进行了加固,环境更好,也更安全,住得更放心。”在乐育中学教师宿舍一楼开店已有2年的商户何定军介绍。
乐育中学教师宿舍改造后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乐育中学教师宿舍已有三四十年历史,改造前期,梅江区住建局与西郊街道广泛征集民意,既改外露“面子”,也改惠民“里子”,让老旧小区改到群众的心坎上。
“这个项目于2024年10月31日正式动工,涉及20户住户,目前进行了外立面提升、线路规整,争取春节前完工。”梅江区西郊街道经济发展办主任吴海辉介绍,当前,西郊街道通过项目打包形式,将群众改造意愿较为强烈的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
2024年,西郊街道环市西路片区、金苑片区、广梅路片区共3个片区已开工,总共涉及24个小区,惠及1400多户群众。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城市品质和民生福祉。为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惠及群众,梅江区摒弃“哪里破旧改哪里,哪里容易改哪里”的改造细碎化理念,在改造实施前成立社区大党委、工作专班,设立老旧小区临时党支部,选取楼栋长,通过上门宣讲、张贴告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群众在城市人居环境提升方面的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梅江区计划开工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任务数为230个,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为1.2亿元,已开工改造的老旧小区为216个,改造的数量质量均居全市前列,惠及居民1万多户。
“2025年,我们计划改造51个老旧小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让更多百姓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受益,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梅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市场监管股高级工程师丘栋表示。
■一线实践
“十大行动”稳就业保用工
为切实做好2025年春节前后农民工有序流动、保障企业生产用工等有关工作,促进全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月14日至1月16日,梅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区就业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带队深入辖区重点企业,开展2025年“南粤春暖”行动,聚焦春节前后用工情况展开实地走访。
连日来,工作人员先后走访了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市国威电子有限公司、梅州市威利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与企业管理层、人力资源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当前生产运营状况、用工人数、返乡员工比例及节后返岗计划。同时,向企业宣传相关稳就业创业及人才引进的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用足政策,缓解用工成本压力,保障企业用工。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过去一年,梅江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多项措施稳就业、扩就业、促就业、保就业,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共19场次,对区371家“四上”重点用工企业进行摸查,解决了361人次的用工需求;开展“南粤家政”服务各类培训共700人次;开展“农村电商”工程培训电商类人员共计125人次,同时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常态化服务机制,建成梅州经开区就业驿站和梅江区零工市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5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4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50人。
系列组合拳为促进就业、保障企业用工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梅江区就业工作仍然存在部分企业招聘难、就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就业结构化矛盾仍然存在,就业形势面临新一轮挑战。
梅江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持续开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十大行动”,通过“常态普访”行动、“专员服务”行动、“站点覆盖”行动、“云端招聘”行动、“流动招聘”行动、“共享用工”行动、“劳务交流”行动、“技能提升”行动、“重点帮扶”行动、“政策落实”行动,多措并举、抓好援企稳岗,为打造宜居业的“客都首府、活力梅江”,促进梅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就业服务支撑。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魏丽文
通讯员 钟戈 钟伟才 陈绮冰 陈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