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秀,体验大湾区职工幸福生活“样板间”

南方+

阳光明媚的上午,东山体育场人声鼎沸,“砰砰砰……”的击球声伴随欢呼声。1月19日,“贺岁杯”2025年第一届越秀地区暨穗港澳职工匹克球邀请赛点燃了贺新春和迎全运的激情。

粤港澳大湾区职工言相近、情相通、意相连。像职工匹克球这样的活动,越秀区一年举办超百场。立足湾区核心,越秀持续为三地职工创造高质量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粤港澳三地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积极探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总工会联合香港工联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不断拓展广度与深度,拓展大湾区职工服务阵地、筑牢引才阵地、打造大湾区职工幸福生活“样板间”的实践,积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建阵地

打造没有围墙的“职工之家”

工作日的下午,海珠广场旁的职工共享空间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进门便是开放式咖啡吧,书架上贴心地摆放着繁体字版《广州市越秀区港澳人士服务指南》。两个现代感满满的会议室提供共享办公服务,还设有电子设备和数字资源,可查询广州、广东乃至全国的就业创业政策、全网图书。

“我们公司人多,会议室不够用。下楼就到了,真的方便很多。”来自港企友邦保险的刘绍婕正和同事们一起在讨论业务。她笑着说,这里已成为团建、开会、约客户的首选地。

如今,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已经成为港澳企业来穗发展的首选地标。仅星寰国际及其周边,就有港澳企业126家。“我们根据这里港澳企业高度集中、发展迅猛、职工密集的特点,联合人民街道总工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职工之家(越秀)(下称‘湾区职工之家’)。”越秀区总工会主席邹春燕介绍,“越秀工会公众号就可以预约,来了就能免费用共享会议室,电子设备一应俱全。”

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湾区职工之家在商圈中心构建起随时可享用的大湾区职工活动阵地。广州市万菱置业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周边企事业单位成为忠实“粉丝”,香港工联会也多次带着职工来参加活动。

2024年6月开放以来,该阵地共开展活动80多场,提供服务5000多人次。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友邦保险公司等十多家港资企业和组织免费使用活动场地60多场次,服务职工超3000人次。

湾区职工之家只是越秀区持续加强与香港工联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交流合作的一个小小缩影。目前,全区已建成职工之家56家、爱心驿站35家、职工书屋18家、女职工爱心哺乳休息室26家,年均服务职工约49万人次。其中4家职工之家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家爱心驿站获评全国最美工会驿站,2家职工书屋获评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

职工在哪里工作,工会就在哪里服务。越秀区持续发力推进“工会15分钟服务圈”建设,构建起选址科学、多点布局、全面覆盖、服务基层的阵地网络,为包括港澳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工会服务。

1月18日,越秀区大塘街普惠托育园(文明路园区)开设的“工伴成长 越享童年”工会爱心托育班正式开班,为全区符合条件的职工子女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

“工伴成长”越秀区总工会暑期爱心托管托育班

“工伴成长”越秀区总工会暑期爱心托管托育班

越秀区总工会正积极探索“菜单式”服务新模式,通过开设职工大学堂、新业态劳动者饭堂、举办交友联谊、开设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等,满足不同职工群体多元化需求。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随着职工服务阵地模式不断丰富创新,越秀区总工会大胆突破“工人文化宫”的传统模式,将服务阵地搭建在职工触手可及的地方,打造成没有围墙的“职工之家”,让职工更便捷、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地享受工会的贴心服务。

引人才

注入大湾区产业“动力源”

“我们研发的皮肤贴片通过汗液传感器检测人体内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一些亚健康状态。”台上,广州博菲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路正在介绍公司研发的智能可实时监测的皮肤贴片汗液传感器。

2024年“越青杯”越秀区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现场,台下的评审目光被牢牢吸引。经过激烈的竞争,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王路最终获得了二等奖。

比赛是港澳青年感受越秀的第一扇窗。越秀区总工会、共青团越秀区委联合多个单位连续举办8届“越青杯”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超空间有限公司等港澳学校及企业参赛。累计征集青年创业项目逾2700 个,其中港澳台项目逾300个。

不仅吸引港澳青年来创业,越秀区还为港澳人才创造长远发展的友好环境。“在香港时,就了解到广州办事很方便,不用来回跑。”广州狮子国际会展有限公司CEO章诗清介绍,广州“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上就能办理多项税务业务,还可以享受专业的政务服务。原来,越秀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会定期给港澳人士辅导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来自粤港澳三地的50多位书画名家以及100多位三地职工、艺术爱好者的作品齐聚越秀。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2007年,仅高中文凭的邓兴斌从湖南老家来到广州,从顺丰派送员做起。“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渐渐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如今,邓兴斌不仅获得了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还成功参加了2024级广东省“求学圆梦行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班级。

像邓兴斌一样,一批快递员在顺丰得到了成长。“在越秀区总工会的指导下,顺丰建立了员工素质提升体系。”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李冰介绍,员工通过各种课程、比赛、培训等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也能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更是增强了在广州、在越秀的归属感。

不仅仅是顺丰,越秀区依托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深化粤港澳三地工会及职工合作交流。越秀区总工会持续开展“越秀工匠杯”竞赛,落实“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羊城行动。一年来围绕餐饮、快递等二十多个行业举办各类劳动竞赛超过130场,参与职工超6万人次。

一直以来,越秀区总工会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已经建成49家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含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以“传帮带”机制,助力劳模工匠人才发挥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作用,为大湾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融文化

打造职工幸福生活“样板间”

走进越秀区珠光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港澳居民和越秀居民一样,可以享受便利的医疗便利。“港澳居民没医保,看病比较麻烦。”珠光街社卫中心主任陈健英介绍,自2019年起,越秀区与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引入香港金牌家庭医生专业培训以及国际全科服务标准。

五年来,全区累计培训具有国际资格认证的医生25名、护士16名。以高标准建设18间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在越秀区工作的港澳职工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医疗健康服务。

为便利港澳职工生活发展,越秀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发布《越秀区港澳人士服务指南》,这是港澳职工快捷了解越秀、畅游越秀、来越秀生活发展的“百科全书”。

如果说衣食住行的政策相通给了港澳职工留在越秀的“硬支撑”,文化同根同源就是三地职工乐于留在越秀、奉献越秀的“软链接”。

2024年底,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来自粤港澳三地的50多位书画名家以及100多位三地职工、艺术爱好者的作品齐聚越秀,书写穗港澳文化相交相融的故事,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粤港澳大湾区职工齐心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艺术交流盛宴。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来自粤港澳三地的50多位书画名家以及100多位三地职工、艺术爱好者的作品齐聚越秀。

画家孙戈、陈挺通、黄咏茵更是现场即兴为环卫工、快递小哥等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画像。一张张坚定而幸福的面容,在画家们的笔下迅速成形。

2025年初,17支队伍,近百名穗港澳职工齐聚越秀,共同体验运动的激情。匹克球赛事为广大职工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技艺的平台,也是越秀区加强三地职工文化交流、共筑幸福家园的一个生动切面。

“贺岁杯”2025年第一届越秀地区暨穗港澳职工匹克球邀请赛现场大合照

“贺岁杯”2025年第一届越秀地区暨穗港澳职工匹克球邀请赛点燃了贺新春和迎全运的激情。

近年来,越秀区总工会不断深入挖掘区内非遗文化、海丝文化、广府文化资源,协同办好“广府味·幸福年”“兰缘盛荟”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持续为大湾区职工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同时,举办第十届“中国梦·劳动美”主题职工摄影、短视频大赛,“会聚良缘 与君相约”军地企青年联谊、羽毛球邀请赛等活动,打造“工”字系列职工文化体育品牌。实施“全职康”越秀区职工健康促进计划、“一平方米书屋”儿童成长关爱计划,开办“工伴成长”越秀工会暑期爱心托管托育班。

粤港澳职工三人篮球赛现场

越秀区还在全省首创建立工会联盟,与大湾区各企事业单位工会间密切联系,共同举办粤港澳人才供需见面会、粤港澳三地青年职工交友联谊等活动,打造3家越秀区职工婚恋服务基地。创办肖宇勇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挥书法本位作用,促进三地职工传递友谊、增进团结。

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越秀区始终聚焦服务重点,把职工群众关心的事、操心的事作为工会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搭建起三地服务政策相通的“硬支撑”、文化相融的“软链接”,让三地职工在这里体验别样的湾区幸福“样板间”。

南方+记者 马艺天 冯艳丹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