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的深圳青年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党史精读
+订阅

【编者按】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为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旗帜鲜明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南方日报、南方+联合推出“党史青年说”融媒体栏目,选出一批广东青年党史工作者,在娓娓讲述中带领大家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力量。


【导读】

本期“党史青年说”,由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廖希向读者讲述深圳青年的时代担当故事。

深圳党组织的创建始于青年。

1925年7月,25岁的黄学增领导成立了深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宝安县支部。党组织一经创立,深圳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作为深圳党组织的创始人,黄学增牺牲时年仅29岁,他用短暂而壮烈的一生引领无数的深圳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播撒了不灭的革命火种。

05:48

敢闯的深圳青年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革命战争时期,深圳青年是生力军。

1938年10月,日军进犯华南。28岁的曾生回到家乡坪山组建抗日游击队。母亲卖掉了家里仅有的农田支持,族人纷纷拿起祠堂的土枪土炮,就是这样一支最初只有几十人的队伍,逐步发展成为威震华南的东江纵队。在这支队伍当中,牺牲时年仅17岁的小战士黄友,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老虎山五少年壮士”,以及两千五百多名长眠东江的英雄儿女,都是血战到底的典型代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深圳青年是突击队。

新中国成立后,深圳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圳水库长1000米高30米的主副坝工程不到100天就顺利完工,获得了“百日堤坝”的美誉。这一奇迹,离不开一支支以董存瑞、黄继光命名的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离不开4万青年建设者、3800多名青年标兵的忘我奉献。

改革开放时期,深圳青年是拓荒牛。

建市之初,深圳到处都是年轻的开拓者,蛇口工业区平均年龄26岁,全市平均年龄24岁,两万多名20多岁的基建工程兵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青年才俊云集深圳,陈志列创立研祥时30岁,王传福创立比亚迪时29岁,汪滔创立大疆时26岁……来了就是深圳人,有志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特区改革实践,涌现出了各条战线上的杰出典范。

走进新时代,深圳青年是先锋队。

深圳是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全市人口平均年龄33岁,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50%。深圳青年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先锋力量。深圳210万注册志愿者中,青年志愿者占比接近七成。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一代又一代深圳青年接续奋斗,在百年党史中铸就了永恒芳华。历史充分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深圳青年都彰显了中国青年的时代担当。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今天的深圳青年,生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必将牢记殷切嘱托,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闪闪发光,为深圳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讲述者寄语】

百年前,李大钊曾号召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当代青年生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我们要坚定传承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奋力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自己手中变成现实。这是当代青年千载难逢的历史荣光,更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在深圳这座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青春之城,青年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为讲述深圳党史中的青年故事,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之旅,被闪耀于不同时代的青年榜样所感动,被激荡于深圳党史中的青春力量所震撼。党史不仅展现过去,更影响当下,连接未来。党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终将由青年一代来见证、理解和诠释,也终将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书写、传承和发扬。

采写:南方+记者 马瑞婕

通联: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编辑 朱丹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