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校园餐贪腐!岂容“蛀虫”从学生口中“夺食”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维辰

“我帮姐姐承接实小食堂,我需要用钱时,从姐姐那里拿,这也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日前,有反腐专题片再次聚焦校园餐管理中出现的贪腐问题。据介绍,2019年至2022年间,贵州知名小学校长钟海燕在校园餐项目上累计收受好处费204万余元。

今年初的电视专题《反腐为了人民》也披露了一个校园餐腐败案,说的是一个餐饮公司串通时任后勤主任戚世国等校内人员,通过给予回扣方式进行利益输送。在长达9年多的时间里,餐饮公司从学生餐费里克扣了70余万元用于单位行贿,其中,戚世国一人通过每人每餐几毛钱回扣,从学生餐费里捞了23万余元!

去年12月公布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提到,国家监委下大气力推动解决,督促有关部门首次摸清全国中小学食堂及供餐情况等底数,指导各级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甚至,还有“湖南省隆回县两任县委书记收受贿赂,放任不良商家将劣质米掺进学生营养餐等案件”。

由此,一方面能从中感受到正风反腐力度之大,另一方面也让人感慨案件数量之多,涉案人员身份之广——类似案件中,从食堂采购员等学校普通员工到校长,再到县委书记竟也成为校园餐利益链条上的一环——都在提醒我们,整治校园餐腐败,还要花大力气。

校园餐腐败案总能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尤其能牵动学生家长神经,原因正如《报告》所说,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学生健康,一些不法人员从孩子口中“夺食”,群众有切肤之痛。

而即便是备受关注领域,从学生口中“夺食”的事件还是屡屡发生,很大程度上由于内部监督弱化,外部监督力量也不硬:在许多地方,校园食堂的管理几乎完全由学校内部员工掌握,学校财务、招标等方面不透明,外部监督不足,而校长、后勤主任等人员又对校园食堂有足够的话语权,为腐败滋生创造了条件。

特别地,部分学校事务决定权掌握在个别领导手中,校长等关键人物成为不法商人重点围猎的对象,导致内部监督名存实亡。

最近,山东、江西、贵州等地发布了对校园餐违法行为举报奖励的公告,鼓励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对校园餐进行监督,有利于强化外部监督。有专家指出,在涉及学生饮食健康方面,家长群体既有充足的意愿,也有合适的立场,可以胜任学校食品安全的“把关人”,建议建立家长义工监督机制与直通后厨检查通道,以增加后厨透明度,还可尝试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加强家校双方监督协作,这一想法值得考虑。

至于内部监督,则需要通过强化对关键人物的权力约束,对腐败行为严惩不贷。

“明厨亮灶”,是有力的监督,也是有效的“防腐剂”。

编辑 魏伯航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