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蛇年春节临近,年味越来越浓。
大笼粄也称“甜粄”,是客家人的年糕,得名源于用大蒸笼蒸煮的工艺,形状通常为大圆形,寓意阖家团圆。
在惠州客家人聚居地,逢年过节、新婚喜庆、添丁升学、乔迁入伙、宴席贺寿等场合,都少不了大笼粄的身影。尤其是春节期间,它是不可或缺的应节美食,成为客家人挥之不去的乡愁味道。
如今,大笼粄已经成为舌尖上的非遗美食,横河大笼粄制作技艺、惠阳客家大笼粄制作技艺、大笼糍制作技艺均被列入非遗项目名录。
作为惠阳客家大笼粄制作技艺传承人,黄琼花坚持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非遗老味道。
“春节临近,客家人都要提前做大笼粄,春节的年味就有了。”黄琼花介绍,客家人喜欢吃大笼粄,因为它不仅口感细腻,也寓意着丰收团圆。
黄琼花介绍,制作大笼粄选材讲究,而且工序复杂、耗时长,需要经过浸米、打粉、融糖、搅粄、围蕉叶等10余道工序,最后放到大炉上隔水蒸6个小时才能制成。
大笼粄既能直接食用,也可切成小块放在锅中油煎,味道更加香韧可口。
今日恰逢大寒节气,不妨跟着南方+感受大笼粄制作技艺,有机会还可“奔现”实地品尝,或者线上选购快递到家,与家人一同乐享这道客家年味。
文案:南方+记者 糜朝霞
剪辑:南方+记者 王昌辉
统筹:罗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