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市长李勇平:2024年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预计实现产值92.5亿元

南方+

1月17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会上,广州、汕头、河源、梅州、中山、揭阳等6市市长就健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等相关议题答记者问。记者会上,河源市市长李勇平接受记者采访。

发展产业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河源依托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并在河源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总面积8.3平方公里的水经济产业园。2024年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预计实现产值92.5亿元,为“百千万工程”实施注入了强大动力。其中,河源以集成式改革为抓手,对涉及用地难、用人难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整合、精准突破,有力服务项目加快建设、企业稳产达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河源积极推进点状供地改革、健全企业用工服务机制,解决用地难、用工难等问题。”李勇平说,针对乡村产业项目“用地难”,河源印发《点状供地项目(集体建设用地以地入股、联营)办理流程(试行)》,实现了用“小地块”撬动产业“大发展”。

李勇平在会上透露,聚焦企业“用工难”问题,河源探索“345”企业用工服务机制,以此为牵引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专项服务行动,并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2024年全年,河源发放就业创业补贴7716万元,举办招聘活动236场次、促成入职意向2万人次,成立全市首家政校企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帮助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1329人。”

“我们推行大招商优服务机制,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标优化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加快聚优成势。”李勇平介绍,河源通过强化资源要素统筹、链条招商、项目评估,创新推行“自画像”机制,制作产业链招商“图谱”,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实行精准招商、高效服务,同时深入对接学习珠三角地区好机制好做法,持续开展“跨域通办”“视频办”等改革,创新推进“就近好办”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市场准入、劳动就业、获得用气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在全省排名大幅进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随着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白象食品等头部企业先后落户河源,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很强的辐射带动效益。李勇平以河源水经济产业园所在地源城区源南镇双下村为例介绍说,在水产业发展前的2006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仅为8.5万元,而在2024年达到了1256万元,增长了147倍,周边群众也实现增收致富、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随着梅龙高铁、龙寻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通车,河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李勇平说,河源将切实走好“两山”转化新路子,进一步健全涵盖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发展全过程全周期的精准高效服务机制,支持和推动更多企业投资河源、深耕河源,让河源水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强势,让更多的人喝到河源好水、共享河源绿美。

采写:南方+记者 曹嫒嫒 黄敏立

摄影:南方+记者 张迪 钟志辉 张令 张梓望 梁钜聪

编辑 张鹏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