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为何能连续两年居全省前列?揭阳市市长支光南现场回应

南方+

近年来,揭阳市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全市GDP增速全省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速(5.3%)全省第二、预计全年增速比较乐观。取得这些成绩,揭阳有哪些好做法?

1月17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会上,揭阳市市长支光南分享了揭阳在培育县域优势产业、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成式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产业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市域强。我们把培育县域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支光南介绍,近年来,揭阳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推动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2到3个特色优势重点产业。

支光南以揭阳市惠来县为例介绍说,该县立足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分别以投资700亿元的中石油广东石化项目和投资480亿元的国电投海上风电项目为“链主”,不断培育壮大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集群,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2.7%。

此外,揭阳还着重在产业有序转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三个领域发力。

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方面,支光南介绍,揭阳深化与东莞市的对口帮扶协作,高质量建设“一核双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和莞揭合作园区及县级特色产业园区,2023年以来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6个、总投资358亿元。

“作为广东制造业基地之一,揭阳拥有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等传统优势产业。”支光南介绍,揭阳坚持“新旧并重”,在引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利好,近三年小升规入库了719家企业,产值增长了18.8%,有17家企业入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

聚焦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支光南表示,揭阳着力深化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榕江实验室及中试基地,推动榕江实验室7项科研成果中试并陆续转化投产。

实施“百千万工程”两年多来,揭阳在探索推进集成式改革方面也形成不少有益经验和做法。会上,支光南就此介绍了相关案例。

“揭阳有713万人口,是粤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农村人多地少、农民建房难等一直是一大难题。”支光南表示,为破解人地矛盾、推动实现“居者有其屋”,揭阳抓住被定为开展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试点地区的契机,建立“市级主导、县级主抓、镇街主责、村级主体”机制,明确了编制方案、选址评估、建设报批等步骤,并选取首批17个村作为试点推进实施。

支光南介绍,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揭阳探索了“村集体自筹+村民自筹+银行信贷”等筹资模式,并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农民购建房贷款”等金融产品。“目前,17个试点村共有建房土地总面积516亩,其中拆旧面积约297亩、占57.6%,投入资金约28亿元,房屋建成后可解决8000多户村民的住房需求。”

支光南表示,接下来,揭阳将坚持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打造绿色石化、海洋经济和五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加快建设产业强市、和美揭阳。

采写:南方+记者 陈嵘伟

摄影:南方+记者 张迪 钟志辉 张令 张梓望 梁钜聪 

编辑 张鹏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