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走近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

党史精读
+订阅

珠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是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珠江地区领导创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地区包括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三水、珠海、四会、广宁等地。由广游二支队、顺德抗日游击队、中山抗日游击队三部发展壮大改编而成。

1938年10月,广州及南海、番禺、顺德等县相继被日军侵占。广东各地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0月22日,吴勤在广州南郊番禺组建了抗日义勇队,随后取得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的番号。经吴勤要求,中共广东组织派遣了一批党员参加支队工作,并成立了党总支,逐步将其改造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福涌潘氏宗祠——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1939年2月,中共南顺工委委员林锵云以中共党员和西海抗日同志会成员为骨干,在顺德建立了顺德抗日游击队,并先后取得了第四战区直属广东第一游击区第二支队游击司令部特务中队和广东挺进第三纵队第十六中队番号。1940年10月,以此为基础,在番禺组建了独立第一中队,编入广游二支队作为骨干部队。中队长林锵云,指导员黄柳言。

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1940年5月,中共中山县委建立了以欧初为党代表的抗日游击小队,后扩编为抗日游击中队,1941年4月,改编为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1941年7月,广游二支队在西海进行整编,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被编入,改编后的广游二支队下辖3个中队、1个警卫小队。

1943年2月,为统一领导珠江地区的抗日武装,成立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随后以中山五桂山为根据地向平原发展。1943年3月至1944年7月,新成立逸仙大队和南三大队、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和广游二支队所属中队分别扩编为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番禺大队和顺德大队。

1944年10月1日,为统一珠江、粤中地区部队领导,在五桂山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林锵云任司令员,罗范群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支队、挺进粤中主力大队、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新鹤大队、南三大队和雄狮中队,共2700余人。10月下旬,中区纵队机关大部和挺进大队共500余人挺进粤中,向西发展,距珠江地区越来越远。为加强对两地区武装斗争的领导,决定撤销中区纵队番号,部队一分为二:在珠江地区的部队成立珠江纵队;在粤中地区的部队用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名义开展活动。

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五桂山宣布成立,林锵云任司令员,梁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共1752人。为执行中共中央创建五岭根据地的战略任务,珠江纵队一部挺进西江,一部战略转移至东江,一部挺进粤北,留下少数骨干,就地坚持。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1946年6月30日,纵队领导林锵云等及部分干部战士89人,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珠江纵队番号撤销。

珠江纵队等华南抗日纵队在中共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支持下,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抗击着华南地区60%的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支撑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武装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后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南粤抗战纪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

采写:南方+记者尚黎阳

通联: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