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南方+记者梳理了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简称“报告”)的东莞元素发现,“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被“点名”。
报告称,建强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等平台,推进智慧口岸与智慧海关、智慧边检、智慧海事建设深度融合。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位于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是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入选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在探索制度型开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突破性地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横跨内地与香港两个关贸区,实现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和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在空港中心,东莞出口货物只需要先在本地完成安检和航空打板,就能通过水路直抵香港国际机场装机运往全球,实现出口航空货物“直装”和进口航空货物“直提”,效率大幅提升。
截至2024年12月,“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突破170亿元,累计服务超过800家企业。空港中心持续将“湾区制造”送达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为东莞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外贸企业带来了便利与效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精彩实践。
南方+记者:施美 陈琬莹
部分内容来源于东莞港务集团公众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