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站屋顶漫步“云端”,这里有旅客看不到的“风景”

春运来了
+订阅

00:23

2025年春运日前开启,广东各大火车站内客流日渐走高。如果旅客在候车之余抬头仰望火车站的穹顶,也许会看到玻璃外,一队戴着安全帽,走在“云端”的身影,他们就是火车站的巡检工。

异形玻璃需要10个人一起更换

广州白云站内,客流熙熙攘攘,而在37米高的广州白云站站房屋面上,还有一支由4名青年组成的巡检小分队正沿着约50厘米宽的检修马道行走,对屋面采光玻璃、排水设施等进行巡检。他们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房建公寓段白云房建车间白云房建工区的巡检人员。

广州白云站设计屋顶面积共7.49万平方米,其中,屋面排水沟长1104米,马道长4044米。站房外9至22轴东西立面花瓣钢构腹部表面覆盖PTEF膜结构,东、西“花瓣”最大悬挑跨度28米,共计50片,总面积达1.86万平方米。

为保证站房排水系统畅通、“花瓣”PTEF膜结构完好,工作人员定期对人工屋面进行巡检和触摸式排查,重点检查排水设施是否畅通、采光玻璃透光及安全性是否良好、钢结构有无局部锈蚀等现象,进而根据情况,组织维保单位进行补强、加固,及时更换。巡检人员一次要步行近两小时,仔细检查屋面钢构件、虹吸口,打扫异物,清理水沟,全面巡查站房屋面。

“多走动、多观察、多动手,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经验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巡检人员李卓恩一边清理屋面排水沟内堆积的杂物,一边介绍说,“站房屋面虽大,但我们有信心管理好、维护好。”

“除了PTEF膜,我们站房屋面最特殊的就是这几块玻璃了。”白云房建工区工长谢宇波说。

在广州白云站的东、西两侧,有两处光谷,堪称站房设计的点睛之笔。它们不仅在视觉上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车站绿色建筑理念的体现。阳光透过由多块异形钢化玻璃拼接而成的穹顶天幕,形成了独特的光影变化和视觉效果,营造了明亮而舒适的候车环境。光谷内13条拱形灯带的设计增强了结构美感,同时全天幕的设计也大大提高了光线的透过率,站内即便在阴天也能享受到自然光的洗礼。由于其位置及形状的特殊性,巡检人员必须定期对这些玻璃进行维护,确保它们的透明度和完好性,维持站内光照的稳定和安全。

“这些异形玻璃的维护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因为它们不同于常规的平面玻璃,每一块都需要精确定制和安装。”谢宇波介绍说,平均每块玻璃都有500多斤重,一次更换需要10个人一起才能完成。

除了屋面,巡检人员每天都会对站内进行早晚各一次巡检,按照计划路线,对站内的洗手间、景观灯柱、人行自动门、楼梯栏杆及扶手等设备设施进行检查,为旅客提供美好舒适的出行体验。

最高点离地面高达38米

惠州北站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要通道之一,是赣深高铁新建的最大站房,今年它迎来了第四个春运。

1月14日,春运伊始,惠州房建公寓段的巡检工们正在该站“屋面”进行巡检,全力打造舒适温馨的候车环境,营造“平安、有序、温馨”的春运氛围,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走在惠州北站“屋面”,俯视惠州江北的城市风光,如同走在“云端”。可这里的工作人员却无暇顾及周围的风景,他们深知脚下的“屋面”撑起的是旅客安全出行的屏障。

“我们在站房‘屋面’检修,首先是要克服恐高心理关。”惠州北房建工区工长李泽镇说。据了解,该站“屋面”维护总面积高达6万多平方米,最高点离地面高达38米,他和工友们负责对“屋面”的构件、抗风夹锁等巡检,难度最大的地方是高空作业,对作业人员心理承受能力挑战极大。单次巡检往返需近3小时,行走在“屋面”上,屋下是候车的旅客,身旁是呼啸的冷风,每一步都格外小心。

“虽然肩上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但想到是为春运出份力,也挺开心。”巡检工李强露出笑容。巡检人员每天负重前行,对他们身体条件有着较高要求。翻开工具包,里面有望远镜、榔头、扳手、测速仪、手电筒、巡检记录仪等各种工器具,重10多公斤,完成一次“屋面”巡检需2天时间,人员连续负重作业,对体能消耗很大。夏天要面对50℃以上的高温,冬天要面对低温和大风作业,对作业人员身体素质是极大考验。

“巡检工需要精确地把控检修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惠州房建公寓段惠州北房建车间技术员王华向大家介绍。站房“屋面”构件有大约10万个固件、1402块檐口板,958米排水天沟、118个天沟虹吸排水口,构造极为复杂,且设备隐患都极为隐蔽。“钢结构如果出现锈蚀,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车间主任王研科说。

南方+记者 刘倩

通讯员 卓悦 吕梦瑶 陈婧妍 林晓文 黄铭龙 谢宇波 杨安勇 罗瑞祺

编辑 王露纯 陈梅玉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