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召开,通报2024年工作成效,明确2025年西樵将围绕“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工作主线,聚焦人文经济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再造一个产业出新、文旅出圈、城乡出彩的现代化活力新西樵。
1月16日,西樵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召开。李均良 摄
新一年,西樵的发展谋划和目标包括,聚焦“高质量·新产业”,坚持“3+3”产业发展体系,打好“创新牌”;锚定“更好玩·新人文”,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人文经济示范镇;围绕“塑城乡·新空间”,将人文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发力“惠民生·新福祉”,用更优供给服务人民。
西樵镇党委书记夏泽鸿表示,期待全镇上下保持战略定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头号干劲,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突破,保持奋进姿态,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作表率,为推动西樵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继续奋斗。
西樵镇党委书记夏泽鸿讲话。李均良 摄
新目标
立足2024年成效划定路线图
2024年,是西樵锚定工作主线,全员奋进,成效凸显的一年。
会上,西樵镇镇长邝颖新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西樵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预计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上榜2024镇域投资竞争力全国500强第13位。
西樵镇镇长邝颖新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均良 摄
一年来,西樵产业活力出新。镇域空间要素加速释放,全年出让产业用地650亩,三大千亩连片“工改工”项目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焕新启航,全年完成技改项目备案62个,计划投资总金额13.62亿元,同比增长33.5%。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年招商引资超亿元产业项目达40个,计划投资总额142.8亿元。全镇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19.5%。
一年来,西樵文旅火爆出圈。全域共接待游客1560万人次,同比增长42%,实现旅游收入94亿元,“免票西樵山”成为年度热词,广东千古情景区成为新晋“顶流”。有为馆落成启用,全镇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29%,增速位列南海区第一。
有为馆已落成启用,听音湖“两馆一中心”场馆群格局完整呈现。
一年来,西樵城乡融合出彩。全镇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儒溪获评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镇打造“美丽庭院”超800个,涌现出栢盈、名杰、瑞龙等绿美示范企业。民生工作取得实效,累计新增优质学位1600个,率先搭建“医院-社卫-社区”热敏灸服务三级网络。
镇域发展提速增效,步履不停。2025年伊始,随着6大新项目在广东西樵纺织工业基地集中动工,《西樵镇纺织行业“八新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年)》同步发布,南海大吉·西樵工业艺术展开幕,西樵就用产业升级、“艺企同行”等的新鲜实践,迎来“开门红”。
在此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提出,2025年,西樵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超强力度提升格局,以山水城市环境为底色,从“山上”到“山下”开放城市空间,释放发展活力,全力做强中心镇,打造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南海西部区域中心、佛山西部城市高地。
新部署
发力“新产业+新人文+新空间+新福祉”
2025年,具体怎么干?新产业、新人文、新空间、新福祉是镇域发展新部署的关键词。
聚焦“高质量·新产业”,报告提出,西樵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围绕“3+3”产业发展体系,谋划南海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此,西樵坚持打好“创新牌”,加快升级“老字号”,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营商“新沃土”。细分目标包括,推动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力争年内纺织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完成连片产业用地整备1003亩等等。
聚焦“更好玩·新人文”,报告提出,西樵坚持全面践行人文经济学,积极融入“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和“三带三区”建设,部署落实“1123”文化工程,深化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和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立足西樵山极点,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人文经济示范镇。
西樵上榜2024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名单。
打造示范镇,是西樵对市、区新战略的最积极响应。按谋划,今年,西樵将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润城、以文链商,全力塑造西樵山文化IP,打造“天下之西樵”文旅品牌,积极谋划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力求实现“时间高停留+文化深接触+文旅多体验”的旅游场景,优化升级西樵山游玩项目,深入开展“艺企同行”,持续擦亮听音湖“佛山会议会展首选地”和“湾区演艺新高地”品牌,持续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
聚焦“塑城乡·新空间”,报告提出,西樵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环两江示范区建设,将人文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打造复合型城市空间。就此,西樵将努力建设国际化水平的中心城区,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环樵山水乡活力区,着力构建“一村一品”,提前谋划第三届大地艺术节。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总部已落户西樵。第二届艺术节开幕以来,已吸引近百万人次游览。
聚焦“惠民生·新福祉”,报告提出,西樵坚持将更优供给服务人民。今年,西樵将聚力建设至善西樵、幸福西樵、平安西樵,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前景
锚定奋进“再造一个新西樵”
“经过近段时间的奋发作为,一系列的成效成绩证明我们确定的发展定位、目标和思路是正确的,我们要比以往更有底气和信心,保持定力,聚焦发力。”会上,夏泽鸿号召西樵各方,保持战略定力、头号干劲和奋进姿态,一以贯之抓落实,把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大会现场。李均良 摄
保持战略定力,是坚持主线目标、产业定位不变,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夏泽鸿表示,西樵将坚定聚焦“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工作主线,持之以恒,狠抓落实,特别是加大力度拓空间。西樵在人文艺术、现代产业两方面都有深厚基础,要坚持“3+3”产业发展定位不变,抓好制造业和文商旅的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数转智改促进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重点深化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导入新兴产业,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优化产业结构,还要坚持发展高品质文商旅,做好山上、山下的文章,持续引入更多可玩性高的项目和商业配套。
保持头号干劲,是持续提升城市环境,优化城乡社会管理,推动“百千万工程”全面突破。夏泽鸿表示,接下来,西樵要适应发展新形势,抓好佛山打造“百千万工程”环两江示范区,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的新机遇,持续提升城市环境,优化城乡社会管理,加强西樵山上村落管理和西岸社区社会治理,整体性激活城产人文各领域要素,推动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
保持奋进姿态,是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作表率,主动创新,深化改革,加强服务。夏泽鸿表示,西樵各部门、各村(社区)面对新发展形势,要勇于用创新思维和办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要主动跳出“舒适区”、勇闯“深水区”,推动改革工作取得实效,还要做好企业服务和群众服务,支持村社发展。“再造一个新西樵”,未来可期。
撰文:陈梦 关蕴琪 麦钰豪
西樵镇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