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陆 夷
“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1月15日,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广东亮出的科技创新成绩单“含金量”十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2024年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广东就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发出动员令,强调要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年来,面对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广东保持定力、优化结构,凝心聚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向上向好的强大动能。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排名第一,尤其在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方面有突出表现。背后有何密码?在笔者看来,一是创新氛围浓。在代表通道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就表示,之所以与广东共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主要就是考虑区域创新能力、物理研究需求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从全省范围来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较为集中、全过程创新链“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省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等,都为广东科技创新氛围不断“上分”。
二是产业创新强。省人大代表汪之涵所在的公司以传统硅基半导体起步,闯入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赛道,正是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案例。一年来,广东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超1万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逐个出台支持政策,不断以高质量技术供给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向新提质。
三是“四链融合”深。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一体化部署实施才能塑造新优势、把牢主动权。广东加快构建完善全过程创新链,通过出台“科技金融15条”,推动科技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运用“企业创新积分制”推进科技创新再贷款工作,出台深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加快科技金融结合和成果转化,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读懂“成绩单”,写好“新答卷”。当前,广东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等问题。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下一步,还要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实施多种新型攻关组织模式,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等,让全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