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梦中情鸟”!快来鼎湖山偶遇它
羽似霜云映日明,冠如红火添灵韵。
白鹇,鸟如其名,洁白而高雅,正直而娴静。
“林中仙子”白鹇。许庆彬 摄
唐朝年间,“诗仙”李白受大唐学士胡晖之邀上门拜访,只见胡家饲养的两只白鹇,唤其名便吃掌中食,极为温驯,大异于同类。李白甚是喜爱,即兴挥毫,写下《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曰:“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流传千古,成为佳话。
柳禽白鹇图。明代画家汪肇作品
不仅是李白,唐代文学家萧颖士也曾赞美白鹇:“神貌清闲,不杂於众禽。栖心遐深,与人境罕接”;北宋画家郭若虚称白鹇为“闲客”,赋予了其远离喧嚣、山中隐士的美好意象;明清时期,白鹇更成为五品文官补服的主图案,象征着正直清廉、洁身自爱。
时至今日,飘逸如仙的白鹇,依旧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相互吸引,吉祥之鸟——白鹇与吉庆之州——肇庆缘分颇深。
肇庆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吴勇强 摄
在沙漠遍布的北回归线上,肇庆鼎湖山凭借独特的季风气候保存着一片原始森林,包括沟谷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飞湍瀑流,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
因绿结缘,为数不少的白鹇选择定居鼎湖山,繁衍生息。
白鹇在鼎湖山中休憩。许庆彬 摄
1984年,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高育仁先生来到鼎湖山,对山中的白鹇展开了为期四年的系统性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白鹇的研究文章;
1988年,白鹇以其在广东分布广、外形漂亮、机敏灵活、生命力强等特点当选为新的“省鸟”,倡导绿色与环保;
白鹇成功登上邮票。资料图片。
1995年,《鼎湖山》特种邮票全国发行,白鹇成功登上邮票,被大众所熟知。
而白鹇栖息地鼎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和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首批加入 MAB(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网络成员。保护区记录有高等植物近2300种,鼎湖山采集的模式标本命名的物种达202种,以“鼎湖”二字命名的物种达44种。
鼎湖山风光。吴勇强 摄
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白鹇经历时代变迁,也拥有了生物意义以外的历史纵深和人文情怀,这与肇庆的城市气质亦高度契合。
肇庆是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既是岭南土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
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赵佶继位后,亲笔赐书此地为“肇庆府”。资料图片。
一代清官包拯曾在肇庆任端州知州三年,期间他不阿权势、铁面无私,为百姓挖井引水、开荒教学,办了很多实事,深受百姓爱戴。包拯的清正廉明,白鹇的不杂众禽,二者有着相近的精神内核。
2018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肇庆举行,肇庆以白鹇作为原型设计的吉祥物“庆庆”亮相,白鹇也成为了城市的象征。
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吉祥物“庆庆”。资料图片。
如今,漫步鼎湖山,时常可以偶遇白鹇结队觅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人来而鸟不惊,“林中仙子”变身“好客顶流”,见证着当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林中仙子”白鹇。许庆彬 摄
未来,肇庆将围绕白鹇打造更多有故事、可互动的文旅产品,增强大家爱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同时,擦亮当地独有的白鹇文化品牌。
南方+记者 施亮
视频:鼎湖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