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维 辰
今年的广东两会上,低空经济怎么飞,成为热门话题。
如省人大代表韩俊建议制定“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省政协委员林至颖建议与港澳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省人大代表曾学智建议明确低空空域界定、飞行器时空基准、空域唯一标识等标准……
综观这些议案提案建议,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发展”,探讨广东低空经济怎么飞得更高;另一个则是“安全”,探讨广东低空经济如何行稳致远。
低空经济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中央到地方动作频频,低空经济不断升温。
广东作为全国创新高地,不仅是低空赛道的参与者,更是探路者、领跑者——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5万家,低空经济规模已超千亿元,均位居全国前列。当前,广东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领头羊”如何保持优势、继续高飞,自然备受关注。
让广东低空经济飞得更高,要做好“协同”文章。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外贸大省、创新大省,资源要素密集、人流物流畅旺,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良好、优势突出。然而,正如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所说,国内低空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比如,低空飞行器需要专属运行空域,《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将聚焦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和应用牵引,加强“军地民”三方工作协同,共同研究协调低空空域分类划设等低空融合飞行管理事项,就是解决协同问题的一个具体例子。
此次代表委员反复提及“深化多方协同机制”“成立专班机构统一协同管理”,体现的正是对优化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期待。
让广东低空经济行稳致远,要做好“安全”文章。
近期连续发生的无人机坠机事件,引发公众对低空安全的担忧。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近日公布的《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3.0)安全体系》提到,目前由于监测和反制手段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无人机扰航事件频发,而且“黑飞”无人机也会影响正常无人机运营;此外,不同企业间飞行器飞行计划不透明,彼此无法实时观测、互相协调,增加了运行风险。
由此可见,在发展低空经济的同时,不容忽视加强低空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代表委员提到的完善各类飞行器融合运行场景下的安全规则等,就有助于减少不同类型飞行器运行冲突。
低空经济,不仅要飞得高,还要飞得安全。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低空经济战略分论坛上所说,要让低空航空器飞得起来、飞得安全、飞得盈利,需要构建新型的协同管理体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