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步伐坚定谋突围|蕉岭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南方日报 南方+

2024年,对于蕉岭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有亮眼的成绩: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跑出“加速度”,入选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全省首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全省首批“光伏+建筑”项目应用试点、全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省基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田长制先行县综合评价获全省一等奖。

蕉岭县抢抓机遇、攻坚突破,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通讯员 汪敬淼 供图

蕉岭县抢抓机遇、攻坚突破,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通讯员 汪敬淼 供图

也有巨大的困难:暴雨洪水来临时的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灾后重建,齐心协力、有序迅速。2025年1月11日,蕉岭广州小镇·广福广州小镇安居工程一期项目移交仪式在蕉岭“广州小镇”项目现场举行。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1月10日,中国共产党蕉岭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在蕉城召开。此次党代会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势,部署2025年工作。

回望2024年,成绩,见证着蕉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前行的轨迹;突破,激荡起蕉岭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展望2025年,蕉岭将动员全县上下抢抓机遇、攻坚突破,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加快建设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

亮成绩 县域经济更具实力

过去一年,蕉岭紧扣融湾入海、几何中心、规划先行、改革创新、产业振兴、环境提升、艺塑乡村,全力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加快建设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实现服务大局开新局。

新铺镇和同福村、广育村、白马村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图为广育村。  通讯员 汪敬淼 供图

新铺镇和同福村、广育村、白马村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图为广育村。  通讯员 汪敬淼 供图

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新铺镇和同福村、广育村、白马村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三圳镇入选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9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13家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围省级标杆家庭农场和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获评7户全省“美丽庭院”户、1户全省“美丽庭院”典型户……2024年,蕉岭县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跑出“加速度”。

蕉岭在省界打造广福园区融湾桥头堡,首批落户6个总投资23亿元项目,初步扭转“蛙跳式产业转移”局面。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蕉岭在省界打造广福园区融湾桥头堡,首批落户6个总投资23亿元项目,初步扭转“蛙跳式产业转移”局面。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蕉岭在省界打造广福园区融湾桥头堡,首批落户6个总投资23亿元项目,初步扭转“蛙跳式产业转移”局面。导入食品工业建设蕉华园区,与省市场监管局、广州番禺三方共建食品产业园,首批入园20家企业,在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评优秀。武梅铁路蕉岭段9个先行开工点全部进场施工,货运铁路专用线、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新引进总投资75亿元的42个招商项目,实际总投资15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融湾入海,蕉岭步伐坚定,县域经济更具实力。

“新家园新房子,我们又有新盼头了。”连日来,广州援建蕉岭的2个安居小镇陆续完成交付,受灾群众陆续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即将开启新生活。蕉岭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良好开局。

2024年广东省航空模型锦标赛在蕉岭举行。图为遥控电动滑翔机比赛现场。    通讯员 汪敬淼 供图

2024年广东省航空模型锦标赛在蕉岭举行。图为遥控电动滑翔机比赛现场。    通讯员 汪敬淼 供图

米香中心“歌酒田园”农文旅示范点启用运营,云栖谷产业园项目扎实推进,圆满举办2024广东乡村休闲产业大会、纪念丘逢甲诞辰160周年系列活动、“潮玩蕉岭·歌酒田园之旅”长寿文化周、广东省航空模型锦标赛,全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增速创三年来新高,农文旅融合发展效应初步显现。

同时,蕉岭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全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全县完成集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耕地3.48万亩,流转率39%,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

蕉岭县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闲田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蕉岭县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闲田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一边沃土千亩徐徐铺开村民的致富路,另一边在绿美蕉岭的加持下,镇村建设更富活力。蕉岭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房风貌提升1600栋、占三年攻坚任务的80%,农村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建设美丽庭院1144户,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100%,2023年度全省环保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高质量推进县镇村绿化种植,人均植树量居全市前列,获评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先进单位,市级林长制考核连续四年“优秀”;皇佑笔林场获评全省自然教育基地、省级种质资源库,实现种质资源培育库“零的突破”。

抓机遇 坚定不移推进融湾入海

蕉岭拥有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日益突出的省际交界区位优势,更迎来了苏区融湾的政策东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为此,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政策用好。“一把手”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落实,向国家和省市争取更多改革类、发展类试点以及融湾示范政策在蕉岭落地实施,把效果实实在在做出来。要把平台建好。重点建设广福园区主平台,步步为营引企业、建项目、兴产业,2025年必须形成特色、造出亮点。要把规则定好。对标看齐湾区的制度规则,主动改进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思维、作风、制度、模式,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尽快形成一套与示范窗口地位相符的制度规则。

蕉岭历来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改变思想观念。坚持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从“自我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坚持税收导向、就业导向,大力推进“打粮食”项目。要改变发展路径。实践充分证明,粗放型经济面临政策不支持、市场难拓展、效益跟不上的窘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高效的产业是蕉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改变工作方式。发展是内生动力和向外借力的结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合力。

蕉岭的发展总体态势向好,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差距和短板,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规模与典型县、示范窗口的定位尚不完全匹配;城乡风貌提升质量水平仍需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基于此,报告提出,要扭紧“百千万工程”这个总抓手,深刻把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五对重要关系”,坚持发展和改革、发展和安全、发展和保护、发展和民生“四个相统一”,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蕉岭实践。

击鼓催征,时不我待。2025年,蕉岭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典型引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突出抢抓发展机遇。要抢抓政策机遇,紧盯中央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强向上级沟通对接,先人一步超前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工作,确保“政策接得住、资金争得到、项目入笼子”。要抢抓融湾机遇,深挖国家《梅州方案》、省《若干措施》“含金量”,深入谋划建设一批优质项目,推动重点事项落实,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要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政策流、资金流、项目流,突出做强县域经济,加快镇村建设,充分依托资源、发挥优势,主动补齐短板。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蕉岭将突出强化典型引路,提质建好典型县,加快培育典型镇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好县、镇、村三大层级,统筹好党政、企业、社会三大力量,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为县镇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进入新时代,省委、省政府赋予蕉岭五个新的使命任务:“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首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报告明确指出,“立足新定位,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促攻坚突破。在战略定位上,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农文旅融合,先行先试建设美丽中国。在发展举措上,靠城镇化增强吸引力,提升县城承载服务能力和空间环境品质;靠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在价值实现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报告强调,要突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盯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防范措施准备,补短板堵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开新局 精心谋划2025年工作

过去一年,成绩可圈可点,未来一年,满怀期待与信心。

2025年,蕉岭怎么干?党代会报告有六个关键词:突破、联通、产业、“蕉岭版丽江”、和美镇村、集成式改革,描绘出蕉岭新一年的工作路径。

突破,指的是在县域发展上争突破、在形象改变上争突破、在省界建设上争突破。

蕉岭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加速培育食品工业、竹木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特色产业,力争在优化产业结构、再造经济支柱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达到5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非典型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突出广东标准、梅州元素、蕉岭特色,高标准打造省际美丽廊道,分阶段分区域推进省际边界镇村建设,实现“山更绿、水更清、路更好、房更美、业更旺、民更安”的目标。

联通,指的是加强优化营商环境交流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围绕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节点,加密联通湾海高速路网,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国资国企、金融资本、干部人才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建,推进帮扶协作“心联通”。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蕉岭将加快建设广福园区、蕉华园区、食品产业园,扩园提质建强主平台。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泥+”,引导建材产业企业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积极探索拓展装配式建筑、精细化工、固废替代、清洁能源替换等上下游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谋划推进抽水蓄能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消费拉动建筑业;三产融合做强竹产业;促镇带村壮大土特产,打造培育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

农文旅融合,是蕉岭近期的热词。蕉岭将坚持高起点规划、推进突破口工程、谋划龙头工程、提速先导工程、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提标公共服务,推进“城镇化+农文旅”,加快打造“蕉岭版丽江”。

近年来,绿美蕉岭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前来繁衍生息。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近年来,绿美蕉岭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前来繁衍生息。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蕉岭的山水令人心动,蕉岭的田园令人向往。在和美镇村建设方面,根据党代会报告,蕉岭将抓好典型镇村建设、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绿美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加快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在改革方面,蕉岭县近年来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显著的成效。蕉岭县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区域,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级的改革号召,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以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25年,蕉岭将深入落实改革规划、整县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体制机制。

链接

蕉岭2024年经济建设成绩单

项目建设有新进展。扎实推进塔牌固废利用、鑫华盛机制砂等“打粮食”的项目建设,皇马新型熟料等5个项目顺利投产,预计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完成11.1亿元、3.3亿元。新培育规上企业3家、净增“四上”企业10家。持续推进丝苗米、毛竹、蜜蜂三大农业产业园建设,食用菌、辣椒、预制菜等产业加快发展,入选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平台建设有新成效。全面完成蕉华园区通用标准厂房首期、二期项目,智慧产业平台项目主体完工,省级高新区创建取得新进展。广福园区进园大道路网建设全面铺开,新材料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隧道项目动工建设。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蕉岭(番禺)融湾发展中心正式运营。2024年1—11月,蕉华、广福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2亿元,蕉岭产业集聚地获评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优秀”等次。

招商引资有新成果,成功举办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开展外出招商88次,新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75亿元,实际投入1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基础设施有新变化。武梅铁路蕉岭段9个先行点全面动工,“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60公里,加固改造危旧桥梁9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8%以上,超前完成农村供水“三同五化”示范县创建任务。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陈萍 

通讯员 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徐志宝

编辑 罗蔚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