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寸高空特效礼花弹、超5000架无人机,近10万发的烟花将在2.5公里海面、300米高空进行30分钟表演,科技感十足的天幕焰火秀,将呈现“紫藤瀑布”“七彩祥云”“蓝色焰火”“粉雾弥海”等震撼效果……
近日,“巳巳如意 美美至汕”迎新春大型焰火晚会详情在“请到广东过大年”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晚会即将在1月30日(即大年初二)晚8时于内海湾举办。届时,23.3公里的内海湾范围内20多个点位同时燃放,呈现“满城烟花”的绚丽美景。
在新闻发布会上,汕头市副市长彭聪恩向海内外的游客朋友们发出邀请:“春节期间,汕头市将策划近3000场文旅活动,诚邀大家来到汕头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感受悠远的文韵和浓浓的年味。”
腊月,汕头的街头巷尾年味渐浓。各地已开始筹备新春民俗表演:英歌舞、龙舞、醒狮舞……以期在正月里点燃节日的高潮,祈求新的一年吉祥顺遂;年货节、迎春花市、文化庙会等活动也相继开展,为这座城市编织了一幅年味十足的画卷。在声声烟花鞭炮声中,在一场场轮番上演的民俗活动里,潮汕的年已经开始。
◎灵蛇舞动喜迎新春◎
在汕头市级非遗李家教拳体验馆里,回荡着喜庆祥和的锣鼓乐声,七位“时迁”扮相的少年手持蛇,在空间中蜿蜒游走,动作流畅而有力,仿佛化身为一条条灵动的蛇。据市级非遗李家教拳代表性传承人邱顕达介绍,七位“小时迁”年龄在8—11周岁,均有武术功底。“蛇拳、蛇步等动作都需要小演员有足够的腿部力量,灵活地变换脚步和动作,才能展现出活灵活现的‘灵蛇’。”
这是潮汕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在蛇年新春为市民游客所献的特别节目——《灵蛇献瑞纳福迎春》。传说,龙王的小儿子为了解救人间天旱而施雨,由此触犯天条,被剥鳞割脚去角打落凡间,于是世间有了小龙之称的蛇。人们对蛇十分敬畏,称之为“灵蛇”,以其代表事业有成、前程似锦,期待好运缠身,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非遗体验馆里,“时迁”扮相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灵蛇贺岁”的节目。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今年元旦晚上,潮汕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在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前带来该节目的首演。以二十四节令鼓的开春鼓点展开表演,接着龙舞和蛇拳同时登场。两条发光的青龙龙首威严庄重,龙身青鳞闪闪,在沉稳的鼓声中舞动,飞腾间气势尽展;七位持蛇的“小时迁”则不停变换动作和造型,时而翻滚跳跃,时而低身伏地游行,营造出浓郁的新春氛围。
邱顕达介绍,整套节目将二十四节令鼓、龙舞与蛇拳融为一体,以“武舞融合”的形式呈现,既有蛇拳蛇步、翻腾跳跃的武术动作,又有大开大合的极具观赏性的龙舞动作。60名青少年演员合力呈现,可适应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这样的“大舞台”,也可以缩减人数在室内展演,气氛热闹非凡。
小演员们十分享受小公园开埠区这一户外舞台,他们与市民游客互动拍照,感受观众热烈的欢呼声和呐喊声。“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哈尔滨的游客,他说,‘小演员们在夜晚穿着薄薄的演出服表演着潮汕味道浓郁的舞蹈,跟冰天雪地的东北夜晚对比强烈,觉得十分震撼’。”
在2024年,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设立的“非遗驿站”,每逢节假日或每月不定期在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旁开展非遗演出活动,2024年以来已演出40余场,展演内容包括市级非遗李家教拳(新架)武术、英歌舞、舞龙、舞狮、二十四节令鼓、鲤鱼舞等潮汕民俗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小公园开埠区的夜间经济活力。
在2024年广东文化和旅游优秀案例评选中,汕头市李家教拳“非遗驿站”作为首个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街区文化展演案例荣获“新锐案例”奖。作为市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邱顕达希望发掘、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在传承的同时,让这些节目丰富汕头的文旅市场,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近距离感受地道的‘潮汕味’,让旅程更有文化内涵”。
◎民俗活动炒热潮汕“年味”◎
种种数据表明,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与非遗文化的持续升温,传统年俗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日前,携程发布《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汕头、潮州、泉州等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打卡非遗体验活动、过地道中国年的“年味游”正成为2025春节国内游游客的不二之选。潮阳英歌舞、福建泉州簪花围等各具特色的非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这些目的地,近距离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马蜂窝大数据显示,汕头位列2025年热度涨幅最快的十大年味小城之一,“潮汕春节”主题在近两周内热度持续攀升。
潮汕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农历正月则是潮汕民俗活动最集中、最热烈的时间段。在此期间,汕头的六区一县将组织系列著名常规民俗活动,如月浦赛大猪、盐灶游拖神、樟林游火帝、南澳鱼灯赛会等。扛标旗、担花篮、敲锣鼓等传统民俗表演,以及蜈蚣舞、麒麟舞、鳌鱼舞、双咬鹅舞、骆驼舞等多种非遗动物舞蹈,也将逐一亮相,为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盛宴。
其中,潮汕英歌舞以其全网瞩目的热度,成功“破圈”,成为最为吸引游客的亮点。英歌舞以它激昂的舞姿,展现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其自带喧嚣热烈、红火欢腾的特性,与春节等欢庆佳节的氛围完美交融,精准捕捉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每逢年俗活动,英歌舞队穿梭于最繁华的街巷与广场,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众共赏共呼,共享节日的欢乐。表演中,舞者们挥舞着英歌槌,动作矫健、呐喊有力,展现了潮汕人民的刚毅品质、豪迈气概和团结精神。
据初步统计,从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1月14日至2月12日),全市将有超100场英歌舞表演。其中,正月初五(2月2日)上午,在潮阳区千年古塔文光塔广场,将举办“英歌嘉年华活动”。届时,30支各流派英歌队、醒狮队逾千人将参与巡游展演为市民游客送上最热烈的新春祝福。
同时,汕头将于正月初一至初七(1月29日至2月4日)在小公园开埠区举办新春文化庙会,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美食、文创等展示摊位。届时,各类古风扮相将带领游客进行一场年味十足的古风游园。
民俗年味的火热为汕头的旅拍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复古的小公园骑楼与旗袍非常契合,旅拍团队特意为游客提供了旗袍租赁及专业的化妆造型服务。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拍摄需求,汉服、唐装、英歌服装等均提供租赁服务,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旅行记忆。”汕头投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少征说道。
她表示,作为旅游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自己多年来一直怀揣着将潮汕丰富文化融入旅游体验的愿景。“我们的努力并非始于春节‘申遗成功’之时,而是长期深入探索非遗文化、海岛风情以及美食精髓等元素,希望找到其与旅游文化的融合之道。”
南方+记者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