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香洲:立法“直通车”开到群众“家门口”

南方+

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意见征询会,在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内举行,社区居民和人大代表们齐聚一堂、畅所欲言。

这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香洲办公室(下称“香洲办”)的立法联系点。在这里,“高大上”的立法不再神秘,普通百姓的声音也能推动法条的确立。

时间回到202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广州南沙挂牌成立,同时在珠海香洲和深圳福田设立办公室。这标志着香洲区拥有了全国、省、市三级立法联系点,立法意见建议可以直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自成立以来,“香洲办”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代表法、监督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海商法等草案的意见征集任务4项,收集意见100条,实实在在将立法“直通车”开到群众身边。

拓宽网络

创新“立法点+联络站”互融模式

2024年3月21日,“香洲办”启用仪式在湾仔街道举行。根据省人大常委会要求,“香洲办”定位为“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立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平台,结合珠海经济特区立法实践,覆盖珠海全域,衔接对接澳门,收集有关国家立法的社情民意”,立法意见可以直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香洲区是内地唯一同时与港澳路桥相连的城区,承载着许多港澳居民的梦想与生活。湾仔街道毗邻港澳、紧挨横琴。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联络站示范站和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湾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在基层立法联系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香洲办”依托联络站而建,搭建起了一个表达基层群众立法诉求、汇聚民意民智的平台。“过去,总觉得国家立法与自己相隔很远。”湾仔街道居民林海珠说,“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感觉立法就在我们身边。”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

“香洲办”成立后,创新“立法点+联络站”站点互融模式,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高质量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延伸触角,在区直机关、镇街和工业园区建立了35个立法联系单位,在社区设立53个信息采集站,选聘166名立法信息员,尤其注重港澳籍人士和往届人大代表的选聘工作。

2024年8月20日,湾仔街道举行立法信息员聘书颁发仪式。经过认真筛选、严格审核,香洲区人大湾仔街道工委组建起由法律专家、往届人大代表、在珠澳门籍居民组成的9名立法信息员工作队伍,推动立法意见征询工作更紧密联系群众、更广泛辐射港澳。

此外,“香洲办”还与珠海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法治出版社等4家单位合作共建,共同开展立法调研和普法宣传。聘请21名专家学者组成智库,专业覆盖法律、经济、教育、卫生健康、城市规划等领域。

为了让法律知识更加易于理解,香洲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立法宣传IP形象“香小豸”,使立法联系工作更具珠海地域特色。

“你好小豸,我逗邻居家的小狗,小狗咬了我一口,我应该找邻居赔偿吗……”在湾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香小豸”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解答市民关于基础法律问题的咨询。这种智能化的普法方式,不仅增强了市民的法治意识,也让法律宣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瞄准定位

打好立法联系工作“港澳牌”

在茂盛社区立法信息采集站,澳门籍立法信息员、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副主任陈伟良正与其他信息员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促进珠澳两地规则的衔接。

“作为一名澳门籍的立法信息员,我主要致力于推动珠澳两地规则的‘软联通’,让澳门居民在珠海可以更好地安居乐业。”陈伟良说。

这不仅是立法信息员的工作,也是“香洲办”的职责——搭建起港澳居民参与国家立法的“连心桥”。

“我们希望发挥基层立法‘直通车’的作用,扩大‘香洲办’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广泛地征集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来自港澳居民及一些社团组织、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香洲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薇薇说。

据悉,“香洲办”成立以来,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意见征集任务4项,征集上报代表法、监督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海商法等方面的草案意见建议100条。

同时,2024年,“香洲办”共开展省、市地方性法规草案征询任务19项,呈报意见建议113条,截至目前被采纳10条,为港澳同胞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活、就业、创业提供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其中,2024年9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采纳了“香洲办”提交的部分建议:港澳青年在内地九市就业创业的,可以按照规定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

下一步,“香洲办”将进一步完善意见征询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深入到街头巷尾、网红打卡地去跟群众交流,收集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提出更接地气的立法意见建议。

同时,注重发挥好“三地融合”“两车北上”新优势,畅通立法征集渠道,为港澳同胞搭建参与国家立法的桥梁,为探索三地规则机制互融互通,提供具有采纳意义的意见建议。

南方+记者 蒋欣陈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