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长隆、永清广高铁、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省政府工作报告@了清远

南方+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南方+记者梳理发现,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多次“清远元素”,包括完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推动清远长隆首期项目建成运营、做好永清广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开工清远黄茅峡水库等,清远未来发展有何机遇及利好?

聚焦一、抓好典型县、镇、村建设

举全市之力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抓好典型县、镇、村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县城,深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乡村休闲产业等新业态。

近年来,清远举全市之力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清远举全市之力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清远举全市之力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行走清远城乡,目之所及,镇村设施愈加配齐优化,村民身边的闲置农房变成民宿、咖啡馆,闲置土地“长出”连片特色农作物;平整宽阔的沥青公路延伸至园区深处,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温泉、漂流、乡村游,一个个旅游新热点吸引各方来客。

清远持续拓展提升首批“1、7、61”典型县镇村建设,将绿美建设与生态文旅、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乡村运营。图为清远连山石坪村。

清远持续拓展提升首批“1、7、61”典型县镇村建设,将绿美建设与生态文旅、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乡村运营。图为清远连山石坪村。

清远持续拓展提升首批“1、7、61”典型县镇村建设,将绿美建设与生态文旅、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乡村运营;目前还在有序推进第二批23个典型镇、158个典型村培育,梳理9个典型村组团建设。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中,清远市获评优秀等次,佛冈县获评进位类县(市)优秀等次,清新区获评消薄类区优秀等次,连州还成为广东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之一。

诗豪善郡,福寿连州。作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和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连州切实扛起使命担当,锚定“2027年连州城镇常住人口达2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4%”工作目标,持续发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小县大城”。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借鉴清远连山石坪村“三地活化”改革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农村“三地活化”改革路径,助推“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去年以来,清远积极复制推广“水头模式”,组织各地到佛冈水头镇学习调研“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经验,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全市“百千万工程”实现新成效、新突破。

作为一个陆地面积占了广东省超十分之一的农业大市,近年来清远持续以工业思维、系统思维推动农业发展,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

截至2024年底,清远鸡、西牛麻竹笋综合产值率先突破百亿级。据行业初步统计,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产值400.67亿元,同比增长32.67%,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带动广大农民持续增收。

聚焦二、完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

跑出承接有序产业转移的“加速度”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产城一体、城产融合,高质量建设15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和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图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产城一体、城产融合,高质量建设15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和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图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产城一体、城产融合,高质量建设15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和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

近年来,清远正全力打造全省产业有序转移主战场首选地,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将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广清一体化为抓手,建立“常态化+夜班车”工作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跑出了承接有序产业转移的“加速度”。2024年1—11月,清远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94.03亿元,同比增长11.3%,位居全省第一,也是全省唯一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地市。

作为全省5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之一,清远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新增“千亿级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数居全省第一。2023年度全省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清远市主平台综合考核为“优秀”等次。其中,去年以来,“万亩千亿级”制造业大平台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成标准厂房110多万平方米,落户企业超500家。

作为我省唯一命名为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区域发展平台,去年,《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广包括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在内的跨区域产业合作经验做法。

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规划面积达112.5平方公里,包括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广德(英德)产业园、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共“三园一城”,是广东省唯一命名为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区域发展平台。目前,合作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732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占80%。依托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商贸+清远供应”等共建模式也在不断深化,构建深度对接的完整产业链条。

根据规划,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被定位为粤北地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导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验区。合作区由广州主导开发建设、管理运营,清远主要负责社会管理事务。强化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让合作区有充分的发展自主权,提出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依法将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清单形式下放或委托合作区管理机构实施。

2023年5月24日,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广佛(佛冈)、广德(英德)三个产业园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标志着上述“三园”迈入实体运行阶段,两市在产业共建事业上开启新篇章。

近年来,清远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目标,大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紧密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取得累累硕果,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均属于清远主平台的园区。去年12月,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三大园区持续发起项目建设“冬季攻势”,累计集中签约动工投产项目89个,总投资148亿元。

聚焦三、推动清远长隆首期项目建成运营

加快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千亿级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体育强省。推动清远长隆首期项目建成运营等。

备受全球游客瞩目的清远长隆度假区首期项目即将迎来试营业。

备受全球游客瞩目的清远长隆度假区首期项目即将迎来试营业。

2025年一开年,长隆集团推出又一利好消息,继广州和珠海横琴长隆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清远,备受全球游客瞩目的清远长隆度假区首期项目即将迎来试营业。

长隆集团大力践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号召,把野生动物大种群迁地保护到清远市清城区银盏林场,精心打造了一个集主题乐园、亲子酒店、文化演艺、餐饮娱乐、温泉度假于一体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清远长隆度假区。

作为国际领先、最具规模的野生动植物种源基地,清远长隆现已拥有多个全球最大的迁地保护动物种群:非洲象、黑犀牛、白犀牛、长颈鹿等一批国际公认保育困难的动物种群,都在清远长隆实现了成功繁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多个动物种群甚至三代、四代同堂,在此生生不息,快乐生活。

清远长隆度假区首期项目包含长隆森林王国、长隆森林大自驾、长隆长颈鹿城堡酒店及长隆森林温泉乐园。长隆森林王国,是集森林探险、动物互动、主题游乐、文化演艺、研学保育和主题餐商于一体的森林野趣主题乐园。长隆森林大自驾,拥有超长探索环形线路,是国内“面积最大、野生动物最多、体验感最野”的观光游览线路。长隆长颈鹿城堡酒店,是清远长隆度假区推出的第一家亲子主题酒店。长隆森林温泉乐园,是国内唯一一个复合型“森林奇遇”主题温泉水乐园。

近年来,清远积极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千亿级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目前,清远初步形成南部片区“清远长隆”+“北江生态”、北部片区“国家公园”+“壮瑶风情”生态文旅产业格局,辐射带动全市乡村游、民俗游、红色游、森林康养游等全域旅游品牌和特色精品路线,赋能县镇村发展。

聚焦四、永清广高铁、黄茅峡水库

加快推进永清广高铁项目、优化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提升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永清广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开工清远黄茅峡水库等。

据媒体报道,2024年12月24日至26日,国铁集团发改部组织召开永清广高铁预可研审查会议。会前专家组赴永州、清远、广州沿线区域进行了现场调研踏勘。26日下午在广州市召开了预可研审查会议。国铁集团运输部、经规院,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湖南公司,湖南省、广东省,广州市,永州市,清远市,中铁四院,中国铁设和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审查会。会上,中铁四院详细汇报了永清广高铁预可研情况。

会议指出,永清广高铁是粤港澳大湾区至中西部地区的新通道,是填补区域路网空白、促进区域路网高质量发展、带动沿线资源开发的高铁通道。会议要求,设计单位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线路方案和地区枢纽方案,各方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推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永清广高铁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前期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项目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远市黄茅峡水库工程是国家和省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已列入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清单。清远市黄茅峡水库是北江中下游防洪骨干工程,工程建成后,可优化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提高珠江三角洲防洪保障能力。

此前,清远市政府调研黄茅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情况时指出,该工程不仅将增强连江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还将为清远市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撑。职能部门、属地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力打通制约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紧盯目标任务,加强统筹调度,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1月7日,清远市黄茅峡水库工程科研纲要专家咨询会在广州召开。与会特邀专家听取了编制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汇报,围绕科研纲要进行了深入研讨,从必要性、课题设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考核指标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科研纲要编制思路清晰,科研指导方针和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现状和技术需求分析基本合理,提出的科研课题及研究内容重点突出,基本符合清远市黄茅峡水库工程设计、施工、运行中的主要研究需求。会议要求,科研纲要编制单位要根据专家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送审。

梳理:南方+记者 陈国飞

摄影:南方+记者 曾亮超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