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三川
今年是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第三年。站在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这项工程成效如何?随着广东进入两会时间,在首场委员通道上,两位委员都分享了身边的积极变化。
一片叶子,何以撬动百亿产业?陈维靖委员给出的答案是,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推进产品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让英德茶产业焕发新生机。无独有偶,廖卫华委员用“绿色显底蕴,山水见初心”“留量变增量”“一起来,更精彩”三句话,道出了“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清远乡村的面貌一新。
“百千万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已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述两个案例,同样有所印证。首先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农业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每个地方其实都有自己的那片“叶子”。不过,做好“土特产”文章,并不意味着只能“卖土特产”,更重要的是,扭转要素城乡单向流动格局,实现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比如,农业不仅具有生态功能,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价值也有待挖掘。英德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探索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新路径,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民居变民宿、农民变主播,体现了向全产业链要综合效益的理念。连州借助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青山绿水皆可游,一年四季有惊喜,应该说找对了发展的路子。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尤为重要。从产业规划,到景区建设,再到基础配套,一系列要素的保障,离不开“有形之手”的“牵线搭台”、联农带农。而特色优势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同样离不开政府引导。以茶产业为例,获得更高附加值,关键是作好品质文章,改变过去“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正因如此,陈维靖建议,设立广东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东茶产业品牌,推动地域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同时延伸广东茶产业链条,以创新思维丰富产品供给,跨界合作打造爆款茶饮。
正如廖卫华所说,“一起来,更精彩”。如果说产业是撬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形支点,那么“一盘棋思维”也是做好产业文章的无形基础。同样是针对茶产业,蓝泽敏委员就提出,作为全国茶叶流通消费大省,广东应强化茶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协同合作,推动跨市、跨县茶产业集群建设,同时加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从更微观的角度而言,唯有“群众参与、共建共享”,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培育创新精神和经营意识,形成“产业兴而人才聚”的良性循环,“百千万工程”才更有灵魂和后劲。
脚下沾点泥,建言才有力。不难发现,随着“百千万工程”高位推进、加速提质,越来越多来自一线的政协委员,带着“冒热气”的问题和思考,积极建言献策。值得一提的是,省政协常委会曾围绕相关议题开展常委会专题议政,组织10个调研组开展深入调研,召开30多场专题座谈会,1000多名政协委员同题共答,30多条协商建议被吸收进我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行动方案。
期待更多“金点子”“良方子”不断涌出,成为点亮“百千万工程”的“金钥匙”,在火热实践中展现万千气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