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共产党梅州市梅县区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加力提速建好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梅县实践,不断开创梅县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面对新目标,梅县区打算怎么干?八大关键词带您展望梅县2025年发展方向。
关键词1
“百千万工程”
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功能。坚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批复,打造独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梅县新城。以“经营”思维、“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全力办好学校、建强医院,改造提升老旧小区,用好智慧梅县城市管理平台。积极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引进更多高端酒店餐饮、现代物流、电商直播等业态,激发消费活力,带旺城市经济。打好“稳楼市”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深入实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展现更多可感可及的变化。坚持典型带动,巩固提升典型镇建设成效,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畲江镇、雁洋镇、松源镇和松口镇,辐射带动各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松口古镇保护开发,深入推进村庄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古镇核心区复原“三大行动”,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农村“三大革命”,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实现乡村风貌整体提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突出抓好设施农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更多农业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产业社区”“产业村长”和强村公司等作用,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面落实田长制,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关键词2
“融湾”
加强互联互通。深化规则机制“软联通”,对标“湾区标准”“湾区认证”,促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各类要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全力抓好武梅高铁、瑞梅铁路、汕梅高速、东部快线等交通项目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生活圈。
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五外联动”,高标准建设运营好梅州综保区、国际陆港,丰富“保税+”新业态,进一步拓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外向型经济,同步开通更多“海铁联运”班列,力争综保区年进出口总额达50亿元。
用好帮扶力量。依托荔湾—梅县对口帮扶协作,进一步探索“反向飞地”建设、运营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更多企业入驻,加快实现“研发在湾区、转化在苏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力省直纵向帮扶团队,在园区平台、招商引资、科技人才等领域谋划一批合作项目,借势、借力、借智推动苏区湾区双向奔赴。
狠抓项目建设。深挖“苏区+湾区”政策潜能,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两重”建设等领域,认真谋划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十五五”规划笼子,同步抓好总投资390.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06亿元的132项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关键词3
实体经济
育产业聚集群。坚持“一把手”抓制造业,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发展壮大“2+1”主导产业,加快创芯人等18个工业项目建设。提速改造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企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发展新材料、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谋划引进AI智能、6G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筑平台积后劲。深入实施产值倍增计划,用好省产业园、省主平台等扶持政策,优化完善园区规划布局,抓好标准厂房二期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打造百亿产值园区。启动扩园计划,规划建设畲江工业园,更好支撑工业项目落地。
大招商促落地。坚持“一把手”招商,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探索资本招商、委托招商,全力招引投资体量大、产业质态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发挥好“促项目落地工作专班”作用,集聚全区要素硬指标保障“打粮食”项目建设。
关键词4
绿美
抓“扩绿”。推进区镇村扩绿增绿,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双联双建”行动,加快建设人民公园,打造一批郊野公园、绿美乡村、主题林等高颜值生态空间。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广“先造后补”造林模式。实施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
抓“护绿”。巩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成果,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灭火、生态环境执法,提高森林覆盖率、蓄积量。
抓“兴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油茶、南药等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推进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谋划实施林业碳汇开发利用项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关键词5
改革
强化改革赋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力推进388项改革任务,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政务服务、项目投资和建设便利度等改革,提标推进“双百工程”,全力减审批、加服务。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发展腾挪更多空间。建立宅基地使用权自愿依法流转、自愿有偿退出、自然灾害危险区域建房户避险搬迁机制,推动农村居住与生产分离。
强化科技创新。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嘉元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BPW亚洲研发中心等平台引领作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认真落实“双百行动”,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强化人才支撑。对接苏区人才振兴发展试点任务,深化落实“1+N”人才政策,扎实推进“启航计划”“扬帆计划”,培育引导优秀人才下沉一线、服务基层。
关键词6
文旅
加强文化传承保护。抓好古镇古村古民居的保护开发,高质量建好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推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持续开展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和人才振兴计划,鼓励创作符合时代价值的文艺精品。稳步推进同怀别墅等保护利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持续净化网络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抓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宣传选树“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
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国家全域旅游重要目的地。鼓励现有景区提升品质、丰富业态,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支持南口、城东等镇发展城郊经济、周末经济,开发高铁游、研学游、红色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丙雁松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布局乡村旅游、农事体验、体育赛事等业态,打造文旅集聚区。
关键词7
民生
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八大工程”,统筹办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健康梅县”建设。建好省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基层。高质量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科学均衡分布。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就业支持政策,发挥就业驿站等平台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推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提质扩面,抓好社会救助、生育支持等工作,稳妥有序落实延迟退休改革,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守住兜牢民生底线。
关键词8
平安
维护社会稳定。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全国全省全市“一盘棋”响应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解化解综合机制,突出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
深化法治建设。积极推进全民普法,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擦亮“法现梅好”特色法治品牌,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强化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体化运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持续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标建好“党建+全科网格”,深化无信访村(社区)创建,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警响应机制,更新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和避险路线,加快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李廷睿
通讯员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